唐诗之路 / 简介 / 刘阮洞记
刘阮洞记
2011-03-24    本站编辑    浙东唐诗之路    点击: 5796

【编者按】

     刘晨阮肇误入桃源遇仙子的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在竺岳兵先生主编的《唐诗之路唐诗总集》中,收有35首吟咏这一故事的唐诗;这一条目里先生还写了短序,短序写到宋代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天台县县令郑志道的“刘阮洞记”。现把“短序”和“刘阮洞记 转发如下,以飧读者。

 

    桃源之名,源自刘宋刘义庆《幽明录》。《幽明录》记载:汉永平五年(62),剡县(今嵊州、新昌)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迷路断食,邂逅二位仙子,邀至洞中,结为伉俪。不多日出洞返乡,竟已历七世。晋太元八年(384)返山寻仙子,不知所终。

    地以仙传,随在皆有,仅在“唐诗之路”上,便有位于新昌县的“桃源”与位于天台县之“桃源”。两处桃源,孰是孰非?从神话传说的角度来说,并无考证的必要。然而从诗歌题材论的观点出发,却是不可马虎的事。古典诗“题材”本身,实际上各有某种立意上的特色,有一种认识范型。为了使本书读者或身造其境者正确读懂唐诗,领悟诗境,则应注意到:位于天台县西北13公里之桃源,乃宋代元佑二年,天台县县令郑至道凿山开路、植桃建亭开创之桃源,上距唐代数已百年,与唐诗中的“桃源”了不相涉。故从唐诗题材论的角度考虑,唐诗中的桃源诗,系于新昌县城南约14公里处之桃源。

 

刘阮洞记

郑志道

 

    刘阮洞其传久矣,余窃邑于此访于故老,往往不知其所在,比按图得之,以询护国寺僧介丰,乃曰:洞居寺之东北二里,斜行山谷,隐于榛莽间,人迹罕及;景祜中,先师明照大师,尝采药见金桥跨水,光彩眩目,二女未笄,戏于水上,如刘阮所见,此水仙之洞府也。元祜二年春,迺凿山开道,立亭于其上。环亭夹道,植桃数百本,所以追遗迹续故事也。越明年三月十日丁丑,寺僧报桃花盛开,并以其景物之盛求名焉。余率县尉缙云郭仪彦文监征开封曹球得之来游,而黄岩县主簿西安王沔之彦楚、与其弟宣德郎知金华县事汉之彦昭继至,乃相与幅巾杖藜,徜徉行歌,沿涧而上,观绿波之涟漪,听寒音之潺湲;微风过之,余音清远,飘飘然犹锵珮环而朝玉阙也,遂名之曰鸣玉涧。涧之东有坞,植桃数畦,花光射日,落英缤纷,点缀芳草,流红缥缈,随水而下,此昔人食桃轻举之地也,遂名之曰桃花坞。自坞以北,行数百步,攒峰叠翠,左右迴拥,中有涧流,随山曲折,而游人之道从之,及水穷而道尽,则有罅清彻,渊澄可鉴毛发,群山倒影浮碧摇荡,中有洞门,潜通山底,其深不测,虽淫霖瀑注而不盈,大旱焦山而不涸,此等僧见金桥之地也,遂名之曰金桥潭。潭之南浒,水浅见沙,中有磐石三,不没者数寸,可坐而饮,自上流磐随流荡漾,必经三石之间,俯而掇之,如在几案,此群仙会饮之地也,遂名之曰会仙石。据石之端,仰而视之,三峰鼎峙,峻极云汉,寒光袭人,虚碧相映,危崖荡花,红雨散乱。其东峰则孤危峭拨,仪状奇伟,上有双石如绾鬟髻,遂名之曰双女峰;其西峰则壁立千寻,上连巨岳,朝阳方升,先得清照,遂名之曰迎阳峰;其中峰则居中处焉,以双女迎阳为之辅翼,群山之翠合而有之,遂名之曰合翠峰。三峰之间,林麓疎广,草木瑰异,左连琼台双阙之山,右接石桥合涧之水,采芝茹木,撷翠佩芳,杖履轻而白云随,笑语高而山谷应,翛然而往,直欲跨双凫、御清风,逍遥乎不死之乡,而不知尘境之卑蹙、涉世之有累也,遂名之曰迷仙坞。自坞以出至于迎阳峰之下,有石偃于山腹,广袤数丈,寺僧因石址,结亭于其上,画桷雕楹,翚飞鸟革,前临清,瓦影浮动,鱼跃圆波,光弄樽俎,浮杯之迹,顾指在目,遂名之曰浮杯亭。是日也,天气清明,东风和畅,岩端过雨,疎云溜日,余与诸君,携茵席,挈壶觞,上登崔嵬,下弄清浅,流觞藉草,惟兴所适,山肴野簌,具于临时,脍灵溪之鳞,茹金庭之蕨,无备具之劳也。挂衣长松,落帽幽石,带懒则披衣,履倦则跣足,解巾漉酒,玉山自颓,无衣冠之束也。意所欲饮,命樽注之,一引而尽,量穷则止,无锺鼓之节也。酒酣浩歌,声振林木,音无宫商,惟意所发,樵夫牧厮为之扪高崖,履危石,荷柯倚策而视之,彼乌知其非刘氏之子,阮氏之孙,厌洞府之未广,而复为山间之游乎?既而夕阳西倾,暮烟四塞,洞天之景,恍若失之,于是寻云路,骋归骖,松月照人,金影破碎,遥闻鸡犬,乃悟人间,诸君皆遽然而惊,相顾而语,疑夫陵谷之更变,而子孙之迁易也。

 

关键字: 刘阮洞记
相关文章
莫逆之交的秘密 - 2011-06-29 20:32:54 - 点击: 5577
竺岳兵简介 - 2011-05-21 22:28:14 - 点击: 5676
答记者问 - 2011-04-04 10:23:10 - 点击: 6748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Email给朋友 打印本文
最新评论 (共有 3 条评论) 发表时间 作者
字里行间,充满深情 2011-02-13 09:11:27 鱼翔浅底
越乡奇葩艳,嵊州人才多。 2011-02-10 09:34:08 竺岳兵
卢仲福老师曾经在上个世纪50年代学画于镜岭中学王沛涛老师。可惜,王老师受尽文革折磨之苦,抱恨而死。要是王老师今天还活着,看到卢仲福老师今天学画之成就,一定会欣喜异常的。 2011-02-09 16:36:25 海棠依旧
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内容:
  1.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作品 。
  3.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浙东唐诗之路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4. 网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网站中的任意内容。
  5. 网站内所有的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和浙东唐诗之路共同所有,任何人需要转载社区内文章,必须征得原文作者或浙东唐诗之路授权。
  6. 网友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1991-2015 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
:::浙江绍兴新昌县南明街道永安巷6号 电话:0575-86027224 :::
::: 选用本网站文章和图片,请置名本网,否则为侵权。 :::
::: 备案序号:浙ICP备12033077号-1:::
公安备案号: 3306240200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