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路 / 简介 / 答记者问
答记者问
2011-04-04    张嘎    唐诗之路    点击: 6734

按:公元201143日,国历戍卯年清明假日,在WPS文挡里找回了原以为已经早己丢失了的许多半今半古的文辞,令人喜不自胜!为免得而复失,今后将择机收入是处。下面的《答记者问》,发表在2004年《浙江日报》。

 

答记者问

 

 夏日雨后,空气格外清新;笔者带着采写任务,拐入了新昌城关的一条小巷,名曰“永安巷”。像这样狭长幽静的小巷,在新昌这个小山城亦为数不多了。

小巷深处,有一幢典型的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楼房。跨进石门槛,向右穿过一小段曲廊,迎面扑来了花木扶疏的庭院。庭院右侧,一扇木门敞开着。屋内堆积着的一摞摞书籍告诉笔者,这里就是“浙东唐诗之路”发现者竺岳兵先生的公寓了。

我早听说竺先生寓所门边挂着上写“白杨老人”四个行书的木牌,今天我没有见到这块木牌,只见竺先生正坐在电脑前写作。他见了笔者,便站起来,热情地招呼笔者入座,又有些步履蹒跚地走到书堆前,从书的空隙中取出一只杯子,为笔者沏了一杯绿茶,笔者与这位“白杨老人”,就从这一大堆书为话题聊了起来:

 

记者:最近,由您主编、撰著的《“浙东唐诗之路”丛书》(下称“丛书”)出版,再次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想必这套学术丛书是您厚积薄发的结果吧?

竺岳兵:算不算“厚积薄发”要由读者说,我只是对自己二十余年来的唐代文学研究作了一次梳理和总结。在这中间,我们研究社里的李招红、赵坚光、唐大溪,参与了资料整理以及校勘等工作,说到出版,则靠新昌制药厂的资助;县旅游局在图书发行上出了大力,这都是功不可没的。

记者:听说,您小时候就十分喜爱唐诗,是吧?

竺岳兵:是的。虽然祖上为我准备的是士地而不是文史典籍,但我幸运是老小,父母、还有三个哥哥都疼爱我,特别是我有个大哥叫竺岳卿,他私塾出身,粗知文史、又特别爱唱词曲,那时床匾上写着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大哥总是在天蒙蒙亮的时候搂着我,唱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诗句,哄我多睡一会,我却被这好听的诗句吸引住了,要他一遍又一遍地唱给我听,我也跟着学唱。就这样,到四、五岁时,我已能摇头晃脑地背诵出好几十首唐诗了。

记者:您是怎么从这种单纯的“喜爱”走向“研究”的?

竺岳兵:您在前面说到“厚积薄发”,这是每一位做学问的人都是有体会的。1980年以前,我在县土产公司负责建设运输毛竹的“毛竹公路”,经常生活在毛竹山区,工作了十二、三年,对那里的古今风情、人文、自然地理很熟悉,在我脑子里渐渐地与一些唐诗联系起来,产生了一个想法:从慈圣村经茅洋、黄坛、沃洲、兰沿、新昌城关镇到今嵊州接曹娥出杭州湾,可能是古代著名的水上旅游线。为了验证这一想法,我根据解放军航测地形图,计算了那地区的集雨面积、河床坡度等等,得出了在古代植被茂密、雨量充沛的条件下,这里肯定是一条水路。于是我着手写了《天台山麓觅旧踪》文章。

记者:这篇文章公开发表了吗?

竺岳兵:没有,太单薄,是一篇作文。

记者:后来怎么样?

竺岳兵:后来我被调到毛纺厂去搞“抗滑坡”的工程。

记者:请您谈谈您发表在《唐代文学研究》上的《李白“东涉溟海”行迹考》的写作经过好吗?

竺岳兵:好。1983613日,我在杭州新华书店,望见书架上有本郁贤皓先生著的《李白丛考》,我就请营业员把它拿过来给我看看。我先看孙望先生为这本书所作的序,再看郁贤皓先生的《吴筠荐李白说辨疑》等考证文章,又回头看孙望先生的评述,如此反复琢磨着考证的方法。直到营业员问我“买不买”时,我才蓦然抬头,向营业员付清了0.63元钱,买下了这本书。看了这本书,我觉得自己知识之不足。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我这时是真正地体会到了。

记者:这个体会我也有的。

竺岳兵:我就开出了一大串购买书籍的清单,寄给我的侄儿竺洪平和其他亲友,请他们帮我代买书,凡是有关李白的书都买。到1983年底,我已拥有大量的有关李白的书了。

这里还得有个宽松环境。那时的厂长,就是《浙江日报》1985年曾经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题介绍过的胡邦城。1984年,我负责厂里的园林建筑,我每天去工地转一圈便回石绵瓦屋里看书摘笔记,没有人说我不上班的。到年终时,我不但得了9项奖励,还写出了三万多字的《李白行踪考异》,向学术界提出了李白研究中的五个问题,得到了著名学者孙望、郁贤皓、傅璇琮、安旗等教授的奖誉,吴熊和教授来信说拙文为李白生平勾勒出了新的轮廓,开辟了新的研究道路。日本早稻田大学松浦友久教授一行在苏州,看了我的文章,改道专程来新昌会见我。《李白“东涉溟海”行迹考》,是五个问题中的一个。

    记者:您还发表过哪些李白研究文章?

竺岳兵:比较重要的有《李白“移家东鲁”考》、《“会稽愚妇”指谁》、《南陵考辨》、《“此心郁怅谁能论”——李白五松山诗诗旨新解》、《李白四入浙江、三入越中、二上天台、一上四明》、《〈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旨新解》等。

记者:您还出过《李白与天姥》电视剧本。

竺岳兵:惭愧!惭愧!

记者:听说您理发是自己用剪刀剪,把理发钱省下来投入到买书去了!

    竺岳兵:是省时间,不是省钱。我有钱,我与四位农户合伙出资组建的建筑公司,被一个职能部门的一位公务员以一纸空文,协助非合伙人侵吞去了。

记者:听说您是提前很多年退休的,您为何要提前退休呢?

竺岳兵:1985年我51岁退休,是为了继续研究李白而退休的。

记者:您从研究一条古水路到研究李白,再从研究李白到提出“唐诗之路”,这三者之间有必然联系吗?

竺岳兵:有。意大利有位学者,老是低头沉思。他的学生问老师为何这样?这位学者把自己当圆心,用手杖在地上先画了个小圆圈,再画了个大圆圈,画完后就走了。做学问也这样,越深下去,接触面就越大,越枝节横生。而且往往彼此连锁,要搞清这一个问题,必先要搞清另一个问题,而要搞清另一个问题,就又牵扯到另外的一些事上去。可谓“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了。

记者:很多人到了这个时候就畏难而退了。

竺岳兵:其实,这个时候是最有味道的时候,不能退缩。我在这个时候,就沉下心来读书,把各家论述要点摘录下来进行排比,找出问题症结。接下去是从时间、地点、交友、校勘、训诂、历史地理、建置沿革、墓志文物、历史大事等方面寻找论据,努力使自已的结论有“水到渠成”之势。

记者:这个时候您感到快乐吗?

竺岳兵;快乐已经过去了。这好比喝酒,喝的时候最快乐。不同的是:一个是喝完了就散席,一个是在问题解决了的同时,会有更多的问题需要去思考和解决。譬如在了解了李白诗文中提到的数百位人物的生平事迹时,又牵扯到了更多人物的生平事迹需了解,这些牵扯到的人物中又会牵扯出另一些人物来,没完没了。此外,在一串又一串的唐代诗人中,我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点:他们大都向往浙东。这是什么原因呢?又得追根寻源。原来,除了浙东的佳山秀水外,主要在于魏晋遗风在浙东的积淀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于是我考阅西晋、东晋1700多位人物的生平以及佛教史、道教史,得出“魏晋遗风与唐代诗歌,就似位于三峡内与三峡外的长江那样,虽狭阔殊别却又紧密联系着”的结论。就这样,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就得如此穷追不舍。这样,“唐诗之路”这一概念形成了,《剡溪——唐诗之路》论文是在这个基础上写出来的。

 

 

记者:据说,您的喜好和特长很多,音乐、美术、写作、建筑艺术等样样出色,而为何唯独选择了唐代文学的研究?

竺岳兵:是的,但假如把各种爱好比作是粒粒珍珠,那么,始终不变的是对唐代文学的爱好,它是串联每粒珍珠的线。1984年,我已快步入“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是定位之年,是整合自己优势、实现人生价值之年,于是我把各种知识组合到唐代文学研究中来。

记者:您退休后不久,您就自喻为“白杨老人”,这是为何?

竺岳兵:那时许多人不理解我,说没有用的人才早退休呀!说别人退休赚外快,他老竺没人要呀!七嘴八舌议论着。我在一个夜晚,借酒鼓气,乱涂了“白杨老人”四个字,下面还加了六点省略号。

 

 

记者:“白杨老人”是什么意思?省略号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竺岳兵:“白杨”是我的出生地。“老人”指我自己。至于“……”是随便他人怎么说的意思。我不信任何宗教,但宗教里边有很多有益的东西,“原谅他们吧!他们做的事他们不知道!”

    记者:您在唐代文学方面发表了多少学术论文?

竺岳兵:不多。不到100篇吧!

记者:早就听说,您要出版这套丛书,为何到今年才“露面”?

竺岳兵:主要有二个原因:一是被办学术会议等等社会活动所打乱计划,二是身体原因。

记者:身体原因指的是什么?

竺岳兵:2000年初,我突然得了大病,被“阎王爷”拘留了好多天。去年我又腰椎间盘突出,痛不堪言到痛不欲生,我从床前爬到电脑前写作,含着老泪写,越痛越写,越写越痛,后来在杭州117医院开了刀。出院后再写,草草成书了。

记者:这些年来,您一直过着很俭朴,也很艰苦的生活……

竺岳兵(打断笔者):不!不!我生活得很充实。

记者:您应该多注意休息。

竺岳兵:“老而学如秉烛夜行。”歇不下来啊!

 

关键字: 竺岳兵 白杨老人 厚积薄发 李白 唐诗之路
相关文章
莫逆之交的秘密 - 2011-06-29 20:32:54 - 点击: 5552
竺岳兵简介 - 2011-05-21 22:28:14 - 点击: 5657
刘阮洞记 - 2011-03-24 08:12:37 - 点击: 5756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Email给朋友 打印本文
最新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时间 作者
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内容:
  1.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作品 。
  3.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浙东唐诗之路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4. 网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网站中的任意内容。
  5. 网站内所有的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和浙东唐诗之路共同所有,任何人需要转载社区内文章,必须征得原文作者或浙东唐诗之路授权。
  6. 网友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1991-2015 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
:::浙江绍兴新昌县南明街道永安巷6号 电话:0575-86027224 :::
::: 选用本网站文章和图片,请置名本网,否则为侵权。 :::
::: 备案序号:浙ICP备12033077号-1:::
公安备案号: 3306240200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