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路 / 学界评论 / 学术名流评竺岳兵《剡溪──唐诗之路》等论文
学术名流评竺岳兵《剡溪──唐诗之路》等论文
2010-09-30    本站编辑    浙东唐诗之路    点击: 4582

孙望(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您在新昌县城能找到如许资料,写出如此论文,是难能可贵的。论文从对李白诗的析义与理解入手,提出了许多疑问,结合其他诗文资料,作出了新的论断,特别是末了一章从地理的角度论证古代天台、天姥、沃洲一带旅行的路线,解决了一些过去所没有解决的问题,这都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19841231

郁贤皓(中国李白研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古籍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究会会)
文中五个问题,都说得很有道理,可以补充目前学术界对李白事迹考察之不足,尤其是最后部分,非常精彩,发表出来,可以给学术界一新耳目。
1985120

周素之(《风景名胜》杂志副编审
大作拜读,先生思路宏阔,读文如饮醇醪。但这条路将如何开发?我想请你撰成一篇约2500字的稿子,在本刊发表。我们作编者按,以引起各界人士的注意。本刊是海内外发行的刊物,在风景园林界有一定声誉,当不辱没先生大名……
1991611

臧维熙(中国旅游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安徽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大作《剡溪──唐诗之路》已拜读,具有开拓精神,论证充分,很有说服力。如果浙江省旅游局能作为重点项目推出去,你的理想就实现了……总之,唐诗之路的开发研究是极有意义的战略课题。
1991720

陈尚铭(宁波高等专科学校秘书系教授)
你从自然科学及文化的角度来看古代文学现象,新意迭出,道出别人未曾发现的观点和领地,对唐诗的研究和旅游事业的发展,自有你的贡献。
1991829

松浦友久(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
大作《剡溪──唐诗之路》已由坂田君转送接到,谢谢。拜读后,深佩卓见与功力。
1991
年秋

谭优学(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剡溪──唐诗之路》是很要得的,这条唐诗之路是走得的……开发古典文学研究与旅游结合起来,可以多赚外汇,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我十分赞成。
19911018

王运熙(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古典文学会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尊作《剡溪──唐诗之路》一文前已收到,尊作内容详赡,脉胳分明,足见您对剡溪一带地理环境、历史文物等十分熟悉,甚佩。尊作对此次会议、考察,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199343

沈善洪(前杭州大学校长、教授、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送上竺岳兵一稿,请审阅。此人研究唐诗之路有年,文章也有一定水平。我校学报一般不刊外稿,不知可否破例一用……

罗宗涛(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教授、前所长兼系主任、唐代文学会监事、文学院院长、教务长)
大作《剡溪──唐诗之路》拜读之余,不胜钦佩之至。我国山水,少有纯以自然景观而克享盛名者,多以自然与人文相结合,方得驰名遐迩,传声千世。今贵社把握此精神而欲有所开发,其成功将可预期。

陈允吉(复旦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
先生大著《剡溪──唐诗之路》已奉收。先生的论文,广搜博讨,以大量事实说明剡溪唐诗之路与有唐一代诗人的创作活动的密切关系,非惟说服力强,亦足以开发唐诗研究以往常忽略的一个方面。读后获益特多。
1993322

常国武(江苏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浙东山水,夙名于世,骚人墨客,无论穷达,往往漫游于斯,寄情于斯,发为诗文,千古以下,犹令人低回向往,弗能自己焉。其间若山阴,若剡溪,若天姥、沃洲之胜地,成为东晋暨唐贤杖屐之所履,帆席之所拂,故所吟咏,益为后人耳熟能详。然能身造其境,挹其烟岚,聆其清泠者盖甚少。竺君岳兵,有心之人也,撰为《剡溪──唐诗之路》、《晋唐名人与沃洲山水》诸文,无不考辨详核,如数家珍,俾后之游者据以指画其地,追溯其史,月旦其人,仿佛与昔贤把臂而同行,共山高以水长,厥功岂不伟矣哉!谨弁数语如上,用识钦迟之意云。

王晋光(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承蒙赐寄大作,十分感谢。先生对唐诗研究深湛,以熟悉之环境印证唐诗地理,尤非他人所能及;又对乡土旅游开发,热心参与开拓,拜读大作,使人敬佩。
晚近年讲授李白诗选及柳宗元文选,因郁贤皓教授之介,颇愿参加唐诗之路学术讨论会……能一览先生推荐、指点之江山,必胜读万卷书,是以闻讯雀跃,期以早日目睹焉。
199354

罗联添(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系主任、唐代文学会监事、前会长)
惠赐大作《剡溪──唐诗之路》,拜读之余,甚佩卓见。继续努力,借以时日,必有成功。
199357

钟陵(中国旅游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这次南京学术会议,您的文章《剡溪──唐诗之路》已收入论文选,并在发给几个全国性大型杂志的报道中作了重点介绍。

章志清(中国基建优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浙江省基建优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高级经济师)
《剡溪──唐诗之路》论证严密,很有说服力。这条诗路,是浙江人民的宝贵财富,必将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

松浦友久(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
拜读《晋唐名人与沃洲山水》一文,深佩您对此研究领域的卓见与功力,读后回忆当年的旅行,作为诗歌胜地的剡中风景,千峰万岩,名胜古迹等犹如昨日,宛然在目。

王运熙(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古典文学会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作《李白东涉溟海行迹考》一文,日前拜读一过,确是篇不可多得的力作。文章见出您对李白作品读得十分细致,沃洲、剡溪一带地理情况十分熟悉。它不但对李白生平及其修仙学道行为的理解大有帮助,而且对唐代文人和沃洲山水的关系也作了明白的阐述,对唐诗研究大有裨益。
大作把东涉溟海句中的释为剡中,固然提出一些证据,但我觉得说服力还不够。溟,一般指海。东涉溟海,似泛指东游绍兴一带浙东溟海地区。杜甫《自京赴奉先咏五百字》轨松偃溟渤与李白《天台晓望》中的直下见溟渤,溟渤似均泛指大海。请酌。这一论点尽管还可商,但也不影响大作整体价值。
1993923

吴熊和(浙江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大作拜读初过,考察李白中年行迹,致力甚勤,颇多创获,足为诸家诣苴,同时还提供与打开了新的研究线索,令人钦佩。

裘亚卫(台湾《嵊讯》主编)
有幸读到大作《剡溪──唐诗之路》鸿文,感佩命题高明,论证周延,重振剡溪在文人雅士间之英名,且开拓旅游,俾益剡地经济……《剡溪──唐诗之路》已于13期刊出,因大作之露布,增光《嵊讯》之篇幅,使两岸乡亲增进乡情乡史之认识,先生之功大焉。
199431

王运熙(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古典文学会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作《〈梦游天姥 吟留别〉诗旨新解》最近才拜读,您对李白诗读得非常熟,随手引证,有左右逢源之乐。李白和谢灵运的关系,过去一般只从游览山水方面着眼,大作指出李白和谢灵运在政治上也有契合之处,很有启发意义。关于《梦游天姥吟留别》主旨,大作经过详细推论,提出一种新见解,可备一家之说。
1994711


周寅宾(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您的大著《剡溪──唐诗之路》,在海内外影响很大。今年6月《湖南日报》社办的《文萃》文摘报还摘录了您的大著,将唐诗之路丝绸之路并提。现寄上该报剪报一份,以供纪念。
1994727

骆祥发(浙江师范大学校长、教授)
大作《剡溪──唐诗之路》已拜读。您对浙东的地理环境、文化内涵以及唐代众多诗人与浙东山水的渊源,考证评述,极为详尽,令人感佩。
199481

王勇(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剡溪──唐诗之路》一文甚见功力。唐诗研究历代名家辈出,史料发掘殆尽,增一字减一词已属不易,先生能立足地方,倡唐诗之路一说,为学界开一新生面,令人鼓舞,值得敬佩。
620承蒙向导,与野本先生实踏唐诗之路,游览山水胜景,一草一木皆似诗,一石一宕尽成文,领略了剡溪的人文景观,对将来的开发寄予厚望。
199681

吕洪年(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大作《<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旨新解》已拜读,经你如此一解,全诗意境豁然开朗。你抓住诗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字,可说是找到了解开这一千古之谜的钥匙。全文论析精到,引证周详,鞭辟入里,令人信服,令人赞叹。
199488

松浦友久(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旨新解》已拜读。大作给这首名作的注解史别开生面,通过古典诗歌题材论的意象结构观点,得出很多新颖见解,特别是以越人看作谢灵运这一点,说服力极大,令人信服。
1994829

张岳明(新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竺岳兵先生对唐诗之路的情结愈来愈浓,对李白与天姥的研究愈来愈深。
前几年曾拜读竺先生的佳作《〈梦游天姥 吟留别〉诗旨新解》等,已觉竺先生有思想、有创意。而今,在即将召开李白与天姥国际学术研讨会前夕又喜读了新作《天姥山得名考辨》,更知竺先生治学之严谨,思虑之慎密。新作中翔实的考证,科学的辨析,于李白与天姥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必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竺先生不断研究,多出佳作。
1998.10.18

王丽娜(北京图书馆研究室研究员)
竺岳兵著《〈梦游天姥 吟留别〉诗旨新解》读后感:这篇文章征引资料丰富,多发前人所未发。特别是分析谢灵运一生事迹及作品对李白创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具体影响,更有新意,亦很有说服力。作者用力之勤,探研之深,令人敬佩。
19981212

阎琦(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秘书长、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
以极大的兴趣阅读了您的大作,并对您的观点表示钦佩!前人均没有注意到《天姥吟》一诗前半对谢公的景仰以及自拟谢公一节,由自拟谢公而想到谢公被戳,梦的前半与后半遂豁然贯通。
您关于李白《梦游》一诗主题的探索及以后的几篇文章,基本观点我深表赞同。94年我提交的《李白三入越中》一文,提到李白二入越中是因为避祸,把这首诗和《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和《雪谗诗》联系起来看。您的观点与我是相同的,而您文章中特意提到李白诗中用谢公的事典有深意,亦即把自己的处境和谢灵运寻山探水的心理结合起来,为我所不及,令我大开眼界。

郁贤皓(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古籍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大作《天姥山得名考辨》很有见地。关于天姥山命名由来的见解甚为深刻,特别是提出天姥谓西王母、天姥岑是专用词,以及字字义的转化等等,论据充分,很有说服力……是一篇很有学术价值的好文章。

陈桥驿(浙江大学地理系教授)
此文有一定的学术质量,可以发表……李白诗中的天姥山,从学术上论证,无疑在越州,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假如有人强词夺理,说此山不在越州,那就是愚昧无知,就不是学术,是自贻笑柄。

张采民(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大作资料翔实,条分缕析,考证缜密,很有说服力。尤其是第三部分,提出天姥西王母,证据充分,论证有力,几可成定论矣!

吕洪年(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此文考辨天姥山得名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翔实的论据,其中引述不少有价值的神话传说,十分可贵……李白诗充满艺术幻想,其诗中的天姥山,当在越州,与古神话传说相一致,则无疑。

邹志方(绍兴文理学院中文系教授)
大作《天姥山得名考辨》拜读,欣喜万分。大作不但资料翔实,很有见地,发前人之未发,而且考证审慎严谨,文笔流畅,不失为天姥山研究之宏文。我曾说过,新昌非比他处,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先生文章,即是明证。
1998126

朱玉麒(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后)
大作《李白与天姥》匆匆读过,不是对李白、剡溪情有独钟并兼具文学才情者,断不能写出如此佳作,恰您是在病中完成这样一部反映浙东风情和李白生平的大作,其创作热情实在令人感佩。
2001103

 

关键字: 学术
相关文章
专家学者谈唐诗之路 - 2014-03-17 15:32:35 - 点击: 4442
试谈现代越剧《马寅初》 - 2013-09-05 18:14:56 - 点击: 3446
天生我材必有用 - 2013-08-11 16:36:09 - 点击: 57568
学者倡议建设唐诗之城 - 2012-03-02 08:58:30 - 点击: 4097
[学界评论] 栏目介绍 - 2011-12-31 09:55:44 - 点击: 3766
走出唐诗的“唐诗之路” - 2011-03-09 21:25:44 - 点击: 4647
认识“唐诗之路”独特的山水文化 - 2010-11-15 10:22:33 - 点击: 4744
对开发“唐诗之路”的建议 - 2010-09-30 16:01:42 - 点击: 4630
开发唐诗之路的意义 - 2010-09-30 16:01:00 - 点击: 5846
“唐诗之路”在国内旅游资源中的地位 - 2010-09-30 15:52:02 - 点击: 5433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Email给朋友 打印本文
最新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时间 作者
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内容:
  1.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作品 。
  3.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浙东唐诗之路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4. 网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网站中的任意内容。
  5. 网站内所有的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和浙东唐诗之路共同所有,任何人需要转载社区内文章,必须征得原文作者或浙东唐诗之路授权。
  6. 网友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1991-2015 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
:::浙江绍兴新昌县南明街道永安巷6号 电话:0575-86027224 :::
::: 选用本网站文章和图片,请置名本网,否则为侵权。 :::
::: 备案序号:浙ICP备12033077号-1:::
公安备案号: 3306240200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