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路 / 个人专栏 / 清净的园地 生活的爱歌
清净的园地 生活的爱歌
2010-10-16    海棠依旧    唐诗之路    点击: 2793

清净的园地 生活的爱歌

       ——试谈钱益飞的诗

 

    后生可畏呵,从我们嵊州市长乐中学走出去不到二十年的女学生——钱益飞,如今出落成诗人了。

你说/你先挂电话/那个失落的咔嚓声/就给我算了吧!

你说/就这样牵着手走下去/看一路风景踏一路歌声!

你说/苍茫的静夜中/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 

你说/那个高亮的头像/点起了我心中的火焰!

你说/当墓草漫上了碑石/你仍是我一生守候的灯盏!”

在这字里行间涌动着胶漆相投、如蜜似饴的情爱而使每一个读着的人切切于心的歌吟者,就是钱益飞。

“今夜,月光又漫过窗台/我多想伸出手/让它填满手掌的全部纹路/

以你的一片清凉/感触我手心里的温度/一时间/你俘虏了我所有的往事/

而我只收藏你遗落的半片目光”

在这里与“漫过窗台的月光”相亲昵,显示了脉脉温情、流露了如水柔情的歌吟者,也是钱益飞。

钱益飞,用自己的诗歌语言歌唱生活、歌唱爱情、歌唱追求,开辟了一片清净的诗歌园地,她开始成为我们嵊州诗坛上闪烁的星星了。读着她的诗,走进她的诗歌王国,让我们聆听生活的爱歌、沐浴挚爱的光华、享受清净的美好

   

钱益飞钟情于诗歌,用真情书写诗歌。

在钱益飞的眼睛里,诗是生命中的一部分。钱益飞曾经这样说:“我把诗歌看作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把每一句诗当作婴儿一样呵护。”对诗怀着如此深情厚意,真让人感动。不错,诗是感情的产物,是需要感情“呵护”的。

诗缘情, “情动于中而形语言”,可见,诗是从心底喷薄而出的情感“岩浆”。钱益飞在她的诗歌园地里耕耘了十来年,虽然见之于世的还只有七十多首,可其中的每一首都是从心底里奔腾而出的。

一首《淡淡地想起了你》,洋溢着的是媳妇对婆母的理解、崇尚和敬仰。读着,读着,我们仿佛听到了“清晨/窗外传来农锄撞击土地的声音”,好像看到了“一下一下剥离祖先留下的艾草”;读着,读着,于是我们也同样地感受到婆母重现的青枝绿叶,“重返枝头的是母亲多年前淡淡的微笑/在微笑中滋生出一群淡淡的果实/和我的孩子们一起淡淡地游戏”。这样的诗,自然,淳朴,真挚,是婆媳深情,在诗中的字字句句里,凝聚着诗人“呵护”的心血。

一首《浮萍》在清丽里显出真切,在缠绵中透着深沉:

一池碧水绵延无期/一片冰心缠绵有情/白鹭掠水而过/谁的绿波被多次翻看/根有多深/飘游多远/在风之上/云动/我也动/云去/我为尘。”

“绵延无期”的“碧水”中,在“缠绵有情”的“一片冰心”里,“一池”“浮萍”有多美好;其所以美好,就是因为她与周围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始终如一。情在诗中,诗以传情!

诗言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钱益飞诗歌园地中的每一首诗,无一不是她心志的外在表现。她爱生活,歌唱生活的和谐;她爱时代,厌恶时代的浮躁。她说:“我的诗歌总体上蕴含着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代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找一小片净土而已!

她的一首《一树蝉鸣》就歌唱了她对生活的珍惜、对时代的挚爱,歌唱了为着一片土甘愿舍生的追求。

在终于到来的黎明之前/频临黑暗/完成最后一次生命的蜕变/翅鼓的音弦紧了又紧/挤尽最后一点游丝/在一场破土而出的缠绵中/慢慢醒来/晨光洗礼了蒙羞的离索/几年沉寂 / 一朝上树/只为一次短暂的悲鸣”
   
她的一曲《普陀山的月亮》,用素描三划两笔地绘出了生活的无比美好,从而显示了她对美好的向往:

“斜阳还在烂漫/明月已经高照/清风也像梳子/而海边的一堆火篝/升起了一座海市蜃楼”

请问,有谁在面对习以为常的“烂漫”“斜阳”、“高照”“明月”,加上“像梳子”一样的“清风”和“海边的一堆篝火”之后接着会联想起或者注目到“升起了一座海市蜃楼”的美好呢?不是热爱生活的有心人,只会视而不见!可是钱益飞清醒地看到了,敏捷地捕捉了,实实在在地表现了,因此她让我们享受了她建立在一片净土上的清净园地里的美好!

    是因为钱益飞对美好生活怀有向往所以,在钱益飞开垦、播种的诗歌园地里,不容污秽而具圣洁、不见阴暗而扬光明,用钱益飞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想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理历程,去发现更多的美,写更多美的诗句。”这是确实的,也是自然的;因为鲁迅先生说过“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

诗歌是什么?在我记忆里有一个不知是谁曾经这样形象地说过:“诗歌是一种承载了感情的声音,是一幅精心渲染的画面,是一缕渺藐怀人的眼波。”显然,诗歌是用美来吸引读者、感召读者、教育读者从而一起创造美丽的。钱益飞已经用诗歌开辟了一片清净的园地,让我们读者在她的园地里游目骋怀,享受美好。

诗如其人,言出其心。钱益飞的诗歌语言的美丽吻合着钱益飞的女性形象:秀丽,淡雅,清新,温馨。

    读一读钱益飞的《远方》,有谁不会陶醉在充满荷叶荷花香一般的乡情里呢?又有谁不为她“借一方夏日的阳光/为你的呼唤和吟唱记录谱曲”里而魂牵梦绕呢?天若有情天亦老,钱益飞用清丽、朴实、诚挚的语言塑造形象、渲染感情、表达追求,产生了“金石为开”的感人力量。你看她的《远方》:

在漫无边际的旷野/一盏灯,在风的夹缝/你守候一个生命的渡口/你看到洪水过往的天涯/默默注视着水里漾起寻找的落叶/家收藏大地多少温暖,欢乐胜过伤痛/忘却了院前的栀子花开几度/你临河呼唤  临河而歌/

你在喧闹的街市忘却了回家的路/却忘不了村庄上空弥漫的炊烟/和田埂小溪边一地的虫鸣/你在云雾缭绕的山谷站立成一棵树/隔于尘土的边缘  遗世独立/捡几片远古时代的伤痛/

让所有的记忆嘎然静止/在一条蜿蜒着远方的青石小路上/当熟悉的脚步声再次响起/宁静的青石在青苔之下默然无语如今,我借一方夏日的阳光/为你的呼唤和吟唱记录谱曲”

每当读着《远方》,我就感到清丽脱俗,字字显雅;细腻真切,丝丝入扣!

有这样一位读者,读了钱益飞的《一粒尘埃》后,说:“表达一种自身的舍弃与还原内心的感悟,诗人将灵性的语意潜入诗的语句中,留下一种永恒而闪烁的灵魂。”

《一粒尘埃》是否表达“一种自身的舍弃与还原内心的感悟”,我们在这里姑且不论,因为见仁见智乃社会百象;可他的“诗人将灵性的语意潜入诗的语句中,留下一种永恒而闪烁的灵魂”之说,我很感兴趣。“灵性的语意潜入诗的语句中”这个提法、这个概念太好了,这是对钱益飞诗歌语言精当的概括和精妙的评价,恰如其分,钱益飞是当之无愧的。

在钱益飞的诗歌园地里,洋溢着作者的热血、浮现着观察的敏锐、闪着捕捉的灵光,蕴含着追求的智慧、表现着用语的魅力。

    让我们去读一读《一粒尘埃》,一同去感知“灵性的语意”是怎样“潜入诗的语句中”的:

谎言里的釉彩失去最后的光泽/ 生命渐渐演化成遗忘的尘土/一粒尘埃/淹没了生命导航的灯盏/一只孤雁从头顶掠过/昏黄的残阳里,我什么都看不见/

 

假如我在天亮之后未能醒来/就让山顶上的那堆乱石/埋没我卑微的躯壳/让仅存的思想/
透过石缝间,闻到最后一丝阳光的气息/

一粒尘埃”应该是司空见惯、屡见不鲜的,可在诗人笔下,“卑微的躯壳”“透过石缝间”“闻到最后一丝阳光的气息”而永恒,诗人给了她表现“生命永恒的意义”。我们细细读来想去,其中确实不乏“潜入诗的语句中”的“灵性”,不然,因“生命”而“渐渐演化成遗忘的尘土”怎么还存在 “思想”、而且会“闻到”“阳光的气息”?诗人的“灵性”想象潜入灵性的诗歌语言里,让一切都人性化了,合乎情理,合乎愿望。这样的美丽和美好真是我们的诗歌不可或缺的。                                                    

《曾经年少》诗人用简捷、明快、爽朗的节奏,让灵性潜入诗歌语言所创造的意境,给读者这样一个真理:付出的同时也在收获;而且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例的。你看那“六月的知了”,尽管“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溅湿了翅鼓”,可她何曾洗手?她仍然尽心竭力,“将浓黑的暮蔼”“一块块撕碎”“一层层剥离”“扔给了昨天”,而这一切都在“断断续续的嘶哑声中”完成的。从“撕碎”“剥离”最后“”掉的付出中可以得知,她是艰苦卓绝的,可真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付出才有美好的收获,正好像有了播种就有硕果一样,晨光透进心房的刹那,我依然清丽可人。”好一个“依然清丽可人”的“我”,人见人爱!

禅院听蝉》静而净,那灵性的诗歌语言潜入佛中,让我们扬弃繁杂,感受清净;灵性的诗歌语言潜入禅意里,让我们摒弃浮躁,感受沉稳。读读看,是不是真的这样:

绕过潮汐  绕过七月清丽的阳光/却绕不过齐眉的三柱清香/一阵梵音响自三界之外/在一面静止无语的墙下/随缭绕的蝉声沉思/透过树隙的佛光/在一树倒挂的菩提果上/莹莹如佛之舍利/默然站立  有禅意灌顶/知了,你的苦难/知了,你的过往/

用不着繁琐的举例了,我们已经可以知道,钱益飞近十年来用炽热的爱歌唱着生活,用诗歌辟出了一片“清净的园地”,在“清净的园地”里像婴儿一样呵护。钱益飞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正在大步疾走,正在走向成熟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但还应该知道的是,钱益飞的诗歌创作又是在完成了她在繁忙的公司事务和《剡西诗刊》的帮忙任务之后进行的,诚如她自己立言的“如海的爱,留一把给自己”。

                                                        写于2010.9.15.

关键字: 园地 爱歌
相关文章
“越老越红”——卢仲福老师2012年新画解读 - 2013-02-02 06:53:08 - 点击: 2978
“别样人生似火红”——记马尚骥老师二三事 - 2012-09-05 16:59:13 - 点击: 3431
写在海葵台风之后晨钟鸣响之时 - 2012-08-27 11:49:13 - 点击: 3226
一首歌唱热爱故乡的好诗 - 2012-02-13 09:48:08 - 点击: 4112
我们甘霖造起了两座牌楼 - 2012-01-31 21:57:43 - 点击: 2977
我们聚会在“新阿里巴巴山庄” - 2011-11-17 18:20:07 - 点击: 3554
活动在甘霖施家岙 - 2011-10-04 11:13:33 - 点击: 3685
海宁老盐仓潮 - 2011-09-27 21:50:59 - 点击: 4483
游在“唐诗之路”一景——嵊州天章塔 - 2011-07-24 13:57:36 - 点击: 4521
心驰神荡十相思 - 2011-07-10 20:14:56 - 点击: 4611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Email给朋友 打印本文
最新评论 (共有 1 条评论) 发表时间 作者
真是绝了!两首诗如同一对孪生兄弟!两位老当益壮,程志未移 2010-07-29 09:32:40 柔柔
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内容:
  1.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作品 。
  3.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浙东唐诗之路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4. 网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网站中的任意内容。
  5. 网站内所有的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和浙东唐诗之路共同所有,任何人需要转载社区内文章,必须征得原文作者或浙东唐诗之路授权。
  6. 网友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1991-2015 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
:::浙江绍兴新昌县南明街道永安巷6号 电话:0575-86027224 :::
::: 选用本网站文章和图片,请置名本网,否则为侵权。 :::
::: 备案序号:浙ICP备12033077号-1:::
公安备案号: 3306240200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