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路 / 创作文苑 / 唐诗之路 摸着历史的路标前行
唐诗之路 摸着历史的路标前行
2013-10-29    缘来是你    唐诗之路    点击: 2042

       在世上所有的路中,“唐诗之路”是一条浪漫而特别的路。
       其实,在现实中,并没有一条路真的插着“唐诗之路”的路牌。上个世纪90年代,浙江新昌的竺岳兵先生从《全唐诗》、《全唐文》的诗文丛林中,首先发现了这条隐藏在历史中的山水人文道路。这条道路山水秀丽,分布着汉魏六朝的文人、高僧和隐士游历隐居的众多遗迹,但在唐代以前,这些遗迹只是一个个的风景人文名胜,在浙江东部的山水中若隐若现。有唐一代,四百多位诗人纷至沓来,用他们的双脚把这些分散的遗迹胜地连成一线,而他们自己,也成为这条路上的独特风景。今天,我们正是从他们留下的诗歌当中,发现了一条从钱塘江口沿鉴湖、剡溪到天姥山、天台山,从新昌、嵊州到上虞、余姚的一条文化线路,这条线路曾经对中国山水诗、书画艺术乃至宗教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条举足轻重、绝无仅有的道路。
        上路先读诗
        一千多年过去了,这条道路从历史的雾霭中露出轮廓,对每一个钦慕传统文化的人来说,都充满了无穷的魅力。谢安隐居的东山在哪里?天姥山真的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吗?唐代诗人乃至后世仰慕的王羲之终老何处?我们怀着这些疑问踏上了浙东的土地。
        如果从一个真正的旅行者角度,探访“唐诗之路”的最好办法应该是按照当年诗人们的行迹,从干线到支线一直走到头。但我们完全是现代人偷懒的走法,飞机从北京直飞杭州萧山,再从萧山沿高速公路直接到了唐诗之路的核心地带绍兴新昌县。正是盛夏,江南地区的阳光毫无温柔之态,把我们几个北来的游客晒得嗷嗷直叫。无疑,我们“为看而看”的焦灼心态,对于真正接近这片清丽的山水、深刻体会她的人文内涵形成了障碍。
        我们住的宾馆后面就是大名鼎鼎的新昌大佛寺。我们第一次进去参观正是下午太阳最辣的时候,阳光白花花一片,晃得眼睛发涨。尽管导游讲解生动,但我们听得似懂非懂,大半天下来,大佛寺“江南第一大佛”的魅力似乎并没有真正体会到。至于智者大师等高僧在这里的故事、孟浩然等诗人在这里的行踪更没有认真探寻。还是几天以后我们第二次参观,从上午一直慢慢看到下午,我们才对大佛寺的悠久历史、在我国宗教思想史上的独特地位有了真正的理解。现在回味孟浩然的诗:“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然后再游览大佛寺,感觉全然不同。
        看来,正像高速路上对车辆的性能有要求一样,如果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缺乏对唐代诗歌的了解,在“唐诗之路”上游览时,兴致也很难飞扬起来。没准一棵树、一条溪、一座山的背后,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就有一段让人回味的故事。如果不是竺岳兵先生带路,我们断找不到诗人刘长卿当年的“碧涧别墅”所在,也不会想到在新昌县城的胡同巷子里,还藏着“康乐里”这样一个和谢灵运有关系的地方。这些地方,就连新昌当地人,也大多语焉不详了。
        山水不会说话,历史沉默无语,“唐诗之路”能延伸到哪里,其实取决于我们的记忆能延续到何处。记忆是需要现实的载体来提醒和传承的,如果遗址已经消失,甚至口头传说也无人传承,再宝贵的遗产也只能被后人遗忘。
        诗意在何处
        我们在浙江的行程安排得相当紧张,完全是“工作”,哪里有李白“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的潇洒?我们在十天时间里,足迹跨越新昌、嵊州、天台、绍兴、上虞等地,一天一个地方,蜻蜓点水、走马观花,那些心仪已久的名山胜地,只能是匆匆一瞥。因为住在新昌,所以“唐诗之路”在新昌的几个重要地点,我们都回头“重游”了一番。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可以说是“唐诗之路”上最为大气磅礴、最为著名的诗篇,所以一到新昌,上天姥山的冲动就时常在心头撞击。但是,尽管好几次从天姥山前路过,都没有攀登上去,因为上天姥山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再说,远观天姥山云兴霞蔚,也是十分美妙的风景,真的攀爬上去,其实和普通的登山没有太大不同。虽然谢灵运登过天姥山,李白登过天姥山,但天姥山上并没有留下人文遗迹,不过两位著名诗人的造访,已经足以让天姥山名垂青史了。
        诗人们当年除了留下诗歌,并没有留下日记,所以我们无法知道他们的具体行程。我们只能根据史料和常理推测:他应该到过这里……一千多年过去,除了沧海桑田的自然变迁,还有惊心动魄的时代更迭,要找到唐代的旧物谈何容易!我们此行最大的遗憾,就是空对绿水青山怀念无凭,仿佛看到诗人的背影就在前方,却永远朦胧。
        在新昌县城里,好不容易找到一处和谢灵运有关的地方,走进巷子里一看,那口“谢公井”早已被填实,在马路上留下了一个圆圆的印迹;而那座“谢公祠”,也已摇摇欲坠。倒是郊区的斑竹村,因为地处天姥山下,古驿道穿村而过,是过去从天台到剡县的必经之地,据说李白、徐霞客也在这里住过,所以被我们当作宝贝,去了好几趟。在上虞东山,当年通往谢安墓的神道石像只剩两三座,且残缺不全,而谢安墓和普通的坟茔没有两样,只有镌刻着“晋太傅谢安之墓”字样的墓碑,让这座墓乃至周围都一下变得厚重起来。当年谢家的古井还在,只不过成了一个混浊的池塘,地上躺着断石残碑,让人感慨魏晋风流也敌不过岁月无情。游览剡溪的时候,除了嵊州一段天蓝水碧、平缓无波,让我们似乎看到李白诗中“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的剡溪风光之外,在中下游看到更多的就是挖沙机紧张运转、河床被挖得遍体鳞伤的情景——经济发展的红火场面早已取代了古典的诗情画意,这让我心中充满了感慨。
        让人高兴的是,随着“唐诗之路”逐渐成为一个文化旅游品牌,越来越多的人像我们一样到浙东追寻诗人们的踪影和遗迹。新昌县已经规划了天姥山、沃洲山等景区景观,唐代文学和诗人的传播介绍也被纳人其中,这无疑将使“唐诗之路”增添更多可以驻足流连的风景。随着新昌县成立“唐诗之路申遗工作委员会”,唐诗之路涉及的众多县市也有望走到一起,把目前分散的景点遗址真正串连成“唐诗之路”。
        再过几年重走“唐诗之路”,它是否一路畅通并让我们感慨系之呢?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关键字: 唐诗之路 历史
相关文章
一部填补文学史研究空白的佳作 - 2015-09-06 08:19:46 - 点击: 3848
浙东唐诗之路(七律) - 2015-09-04 00:46:16 - 点击: 4130
天姥早春 - 2015-06-09 11:18:56 - 点击: 4118
关于征集《敬斋诗词》唐诗之路专辑稿件的启事 - 2015-04-20 14:44:52 - 点击: 4192
后乐先忧 - 2015-03-24 16:42:39 - 点击: 4182
琴韵书香 - 2015-03-24 16:29:35 - 点击: 4412
元旦赠嘉兴朱丽艳女史 - 2015-01-02 09:21:39 - 点击: 4085
李季兰因写歌颂诗而丧命 - 2014-11-19 10:27:06 - 点击: 4380
游在缙云仙都景区的沉思 - 2014-05-23 07:28:20 - 点击: 3407
念奴娇-梨花 - 2014-05-19 18:15:43 - 点击: 3197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Email给朋友 打印本文
最新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时间 作者
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内容:
  1.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作品 。
  3.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浙东唐诗之路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4. 网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网站中的任意内容。
  5. 网站内所有的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和浙东唐诗之路共同所有,任何人需要转载社区内文章,必须征得原文作者或浙东唐诗之路授权。
  6. 网友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1991-2015 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
:::浙江绍兴新昌县南明街道永安巷6号 电话:0575-86027224 :::
::: 选用本网站文章和图片,请置名本网,否则为侵权。 :::
::: 备案序号:浙ICP备12033077号-1:::
公安备案号: 3306240200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