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路雨花
诗路春风
关心天下
三言两语论
诗路介绍
诗路概况
诗路词典
学界评论
申遗专栏
个人专栏
诗路内蕴
唐诗之路与山水诗
唐诗之路与佛教文化
唐诗之路与道教文化
唐诗之路与书法文化
唐诗之路与经济文化
诗路书馆
书市
书评
新书见面
特惠精品
精辟论文
购书方法
文化服务
文化咨询
景观创意
唐诗之路文化有限公司介绍
路友之家
公告
路行天下
创作文苑
诗歌散文小说
视频朗诵
摄影图片
诗路论坛
唐诗之路
/
诗路底蕴
/ 长生 不老术
长生 不老术
2012-07-26
KK 唐诗之路 点击: 2538
古禅师谈,求长生不老术。
谓之曰三法尔。
法其一者为遁世。弃红尘之琐乱,隐山野之空谷,居僻静之偏地,处不动之心境。将莽原之气概充益七窍五脏,以山霭之清灵涤荡肺腑心脉,使川河之浩淼励炼思辨情性,着天地之精华盈实阳魄阴魂。始达无欲无求境,达无尘无世境,达无人无我境,达无色无相境。
是以,容天地万物宇宙阴阳于己身而达无躯无己,后更至于全无全有全生全灭,及此,长生不老之功成。
然,求遁世而达长生不老者必经于无欲无求境、无尘无世境、无人无我境、无色无相境以达于无躯无己而后至全无全有全生全灭。至此而得长生不老术者无一为存欲留念之人,皆将天地万物宇宙阴阳为心、为情、为性、为七窍、为五脏、为魂魄也,于人之种种,于人间之种种皆无所挂怀。若非有此悟而妄求长生者,俱中辍弃道,徒耗其转瞬之生命尔。
是故,得长生不老术者百千万数,闻达于世者无一也。
言毕问之:“决尘弃世,寞寂无闻,更常有未闻道而殁于郊野者,此非常人之所能,汝可持否?”
深思良久,答曰:“吾求长生不老术,自为贪恋红尘而叹残躯之朽易。决尘弃世,寞寂无闻者,非吾所求也,无乐,不欲也。请赐红尘长生不老术。”
古禅师曰:“吾知汝心性,故有三法以授尔。汝即无心决于红尘,可听吾二法。”
法其二者为通达。经体肤之饥、筋骨之劳、心智之苦而强健其体、励炼其能、恢弘其心以自驭其性而后通达于世。其将一己之力而创惊天之伟业,建不世之奇功;铸筑千载之帝祚,荫萌万代之子民。其身尊于社稷,隆于庙堂;其名成于史册,留于汗青。春秋大典,以子为兴;功伐德行,不绝后世;纵千载以降,犹以子为荣哉。
是以,其生虽不过转瞬,其名却留于青史而为千载之楷模;其身虽不过百年,其能却达于万世而同国家之始终。此肉身虽死,魂魄犹生,岂不为长生不老哉?
然所谓体肤之饥、筋骨之劳、心智之苦,可受者,十之有一;强健其体、励炼其能、恢弘其心,可达者,百无一人;终可自驭其性而登至高者,纵横历史,近者尚不过寥寥,终成者未得一人。
且有能者,不免为天时所戏,于攀登极顶之时殒于道上,而其功亦随人殁,仅一残名留于史籍,使人怜之。且有命者,不免为天命所戏,独承印袭位之尊而无补天济世之能,非但身死以殉,更以败名留于后世,使人恶之。如桀、纣得命而治天下,使民瘁瘁,虽身死不足以赎其罪。而其间更不乏为山九仞者,终亏于一篑,为后人所诟病。
是故,有雄心者如银河星数,成霸业者终渺然难寻。虽后来者芸芸接踵,然路旁道死如山横绵而存者寥寥,苟活于世,十之有九。故此途非有非常人之能方可行之。否,轻则身死族灭,成千秋之笑柄;重则祸国殃民,铸万代之罪孽。
言毕问之:“体肤之饥、筋骨之劳、心智之苦,更此世雄心者常在而天意难测,非有非常人之坚韧持重、天禀聪颖者绝无以从之,汝可持否?”
深思良久,答曰:“吾求长生不老术,自为游戏轻薄而叹绵缠之日短。体肤之饥、筋骨之劳、心智之苦者非吾所求也,无乐,不欲也。请赐平常人之长生不老术。”
古禅师曰:“以汝之心性,前二法尚不可学,又况乎于法之三?此三法虽为最便宜却亦为最艰难。汝之心性轻薄,吾本不欲示汝。然汝与吾为有缘,不若一并告之,以了汝之心念。”
法其三者为厦始。将一己之躯甘当砖瓦基石而聚百千万亿之同道,共筑一宏伟大厦。习此法而得长生不老术者,所需之能不过有一,即自知所能为何,并依德行事尔。此一法看似随意,然以雄心霸业为途者莫可达也,而及于平常人,却十有过半可为之。
此之差异者,非以雄心霸业为途者不及于平常人,而在于以雄心霸业为途者常自陷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尔”之大言而忘世间有“积小以成大”之道理。
以雄心霸业为途者常非惊天动地之事不为,非光耀门楣之行不可,妄行其所不行,妄能其所不能。故常祸乱生事,终不能脱于夭折。而平常者,虽无惊天之举亦无动地之能,然行其所行,能其所能,安然复始,稳重循环,为一坚固之础石,撑大厦于高耸。虽其一人身小,但其之一人却为百千万亿人之一人,使合众而不朽于天地。其一人虽不得见名于青史,闻达于尘世,然其之能却与人类相随始终。夫有人者,即为不灭,而得此长生不老术者,一残躯之死又何足道哉。
是故,由此法而达长生不老者虽无名于世,但看吾与汝之身边,可免于战火、饥谨者,全拜其之所赐。
言毕,古禅师曰:“自视己能,依德行事,此虽寻常事但存圣人心,故言此法为最便宜亦为最艰难,习之与否,汝自思量,吾先去之。”
古禅师走,吾凭窗独立,虽见皓月当空,繁星似锦,然其尺寸之外仍不免于黑暗。念及于此,不免怅然,一时心悸,落泪涕零。
关键字:
长生不老术
相关文章
•
千年桑皮纸的今生
- 2012-03-23 09:49:27 - 点击: 2602
•
孟浩然欲定居浙东
- 2012-01-31 21:36:19 - 点击: 2683
•
论谢安“东山再起”与“浙东唐诗之路”的历史渊源
- 2011-01-09 16:06:08 - 点击: 3941
•
唐代诗人与浙东山水的渊源试论
- 2011-01-08 20:35:35 - 点击: 4754
•
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研究
- 2010-11-25 12:14:03 - 点击: 3445
•
唐诗之路与唐代浙东经济
- 2010-10-23 21:12:00 - 点击: 11389
•
智者大师与沃洲刍言
- 2010-09-30 15:10:30 - 点击: 3128
•
《行迹考 》目录选登
- 2010-09-29 16:59:01 - 点击: 4883
•
唐代文学与地域文化
- 2010-06-18 06:26:58 - 点击: 4340
•
试论“唐诗之路”的历史渊源
- 2010-06-10 09:17:16 - 点击: 8778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Email给朋友
打印本文
最新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时间
作者
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内容: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和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作品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浙东唐诗之路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网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网站中的任意内容。
网站内所有的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和浙东唐诗之路共同所有,任何人需要转载社区内文章,必须征得原文作者或浙东唐诗之路授权。
网友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1991-2015
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
:::浙江绍兴新昌县南明街道永安巷6号 电话:0575-86027224 :::
::: 选用本网站文章和图片,请置名本网,否则为侵权。 :::
:::
备案序号:浙ICP备12033077号-1
:::
公安备案号:
3306240200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