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弥勒--佛教中国化的偶像
2008-04-09    本站    浙东唐诗之路
打印自: 唐诗之路
地址: http://www.cntszl.com/listshow.aspx?id=1996
新昌弥勒--佛教中国化的偶像

新昌弥勒--佛教中国化的偶像
竺岳兵

我游览过许多寺院,见到的大多是同一个模样。凡是寺院必有大雄宝殿,宝殿正中坐的是南无释迦摩尼佛,在他的两边是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和南无极乐世界弥陀佛。而那凸肚傻笑的弥勒佛,只能坐在山门内笑迎八方来客。看得多了,就产生了逆反心理,不想再逛寺院了。没想到,在新昌大佛寺,却看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弥勒佛,竟端坐在大雄宝殿中央!
新昌大佛寺,古称石城寺,在浙江省杭州市东南方向的新昌县城关1公里处。
坐在大雄宝殿内正中央的弥勒大佛,通高达15.65米、耳长2.8米。
我问寺僧:这不是大雄宝殿吗?怎么不供奉释迦摩尼,而只供奉弥勒佛呢?
寺僧说:按照佛教的说法,佛国世界有三位相连续的领袖。第一位是“燃灯佛”。他死了以后,佛教徒称他为“过去佛”。第二位是释迦摩尼佛。他是“燃灯佛”的学生,因为他后来革新了老师的佛理而取得了领袖的地位,大家叫他“现在佛”。第三位是弥勒佛,他时常听释迦摩尼讲佛法,是一位温文尔雅、笃志好学的旁听生。但他比释迦摩尼死得早,所以释迦摩尼对他的弟子们说:弥勒升到“兜率天宫”研究“知足长乐”的学问去了,等到再过56亿7千万年之后,他会下凡在华林园龙华树下,革新我的理论而成佛,继承我的席位的。这就是佛经上说的“未来佛”。
寺僧说着,让我去看立在大殿边上的、由梁代著名文学批评家刘勰写的《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碑记》,以证实他的说法。
碑文很长,约有2000多字,对石像的雕琢过程,绘声绘色,桩桩缕述。在称赞新昌山水秀绝、人文古迹丰富以后,写道:般若炽于香城,表刹严于净土。
寺僧说:这两句便是产生石弥勒的时代背景。他说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的三百年,不但没有站住脚,而且被中国人看作佛教是从道教那里学去的。有一个叫王浮的人,写了《老子化胡经》,说的是道教头头老子,西出阳关,度过流沙,到了天竺国,教化胡人,创建了佛教。印度的释迦摩尼是中国老子的学生。到了3世纪末4世纪初,儒教与道教合流,出现了玄学,而佛教中的一种新的学说般若学,这时也传入了中国。玄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无”产生的,而般若学的学说说世界“四大皆空”。这样,一个说“无”,一个说“空”,终于在中国诞生了佛、儒、道三教合一的中国式的佛教。中国佛学走上了独立的道路。这就是佛教中国化时期。
推动佛教中国化过程的般若学代表人物是支道林、竺法深等高僧,他们在新昌做着岩穴幽僧,耸壑智士,成了释迦摩尼学说的革新者,成了“未来佛”。所以刘勰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般若学的势力在新昌特别炽盛,应当在这里建造起庄严的佛寺,来纪念他们,弘扬佛法。这就是专门供奉弥勒的大佛寺的缘由了。
我听着他这番滔滔不绝而又凿凿有据的话语,思绪飘飞,似乎飞到了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历史时空。感谢新昌石弥勒佛的雕塑家们,是他们,使我们记住了一个真理:古人尚能改造外来思想,为自己所用,我们难道不能吸收、改造外来思想,来促进现代文明建设吗?
新昌弥勒佛,一座给人启迪的佛教中国化的偶像!

关键字: 新昌弥勒--佛教中国化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