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唐诗之路”,迢迢山水总关情
摘要: 志载:“脉自括苍至关岭入界,层峰叠嶂、千态万状。”李白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使天姥山蜚声天下,他所描述的天姥烟雨、海日、清猿、天鸡、熊咆、龙吟、云裙、霞衣的梦幻景色,至今仍吸引着中外游人。
历史总是把好的东西留了下来。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两个王朝,汉代有丝绸之路,唐代有唐诗之路。知道中国有“丝绸之路”的人很多,但知道中国有“唐诗之路”的人或许就不多了。
什么是“浙东唐诗之路”呢?“浙东唐诗之路”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表层含义,指的是一条道路:自古城绍兴出发,由镜湖向南经曹娥江,沿江而行,入剡溪,溯江而上,经新昌沃江、天姥,最后至天台山石梁飞瀑,全长约
新昌,这个小城正是“浙东唐诗之路”上的明珠。“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这些大诗人的诗作都在新昌诞生,涉及到天姥山、沃洲湖、大佛寺等景区,而由竺岳兵老先生带领的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正是通过这些古诗,研究出了这条由唐代诗人构建的诗歌文化走廊——唐诗之路。
出新昌县城东行
诗仙李白畅游了这条古道后,被沿途的旖旎风光所陶醉,高歌“此行不为鲈鱼烩,为爱名山入剡中”,“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等神采飞扬的诗句。在李白游天台数年之后,诗人孟浩然又沿曹娥江、剡溪再登天台山,写下了《舟中晓望天台》。杜甫20岁时就入台越两地,游居忘归达4年之久,高吟“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初唐四杰”的卢照邻、骆宾王;“饮中八仙”的贺知章、崔宗之;“中唐三俊”的元稹、李绅、李德裕;“晚唐三罗”的罗隐、罗邺、罗虬以及孟浩然、崔灏、王维、贾岛、杜牧等等,无不在这条路上留下足迹和诗章。
与沃洲山遥遥相对的是天姥山。志载:“脉自括苍至关岭入界,层峰叠嶂、千态万状。”李白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使天姥山蜚声天下,他所描述的天姥烟雨、海日、清猿、天鸡、熊咆、龙吟、云裙、霞衣的梦幻景色,至今仍吸引着中外游人。
最喜爱雨后的天姥山,没有李白诗中那份磅礴气势,倒是多了几分迷蒙和亲切。走在天姥山古驿道上,仍依稀可见古时的风貌:斑竹村内一道只剩半面的土墙,一条贯穿村庄的鹅卵石小道,甚至枯树凋零落下的一片树叶,都依然有着古人诗中所描绘的绵绵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