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对联遗存》
2013-05-17    xgz654    唐诗之路
打印自: 唐诗之路
地址: http://www.cntszl.com/listshow.aspx?id=3486
《嵊州对联遗存》

后记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是一字一音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因其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雅俗共赏,深受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的喜爱。或许因为通俗,随处可见,被视为笔墨游戏,历来不被重视,以致罕有收集者,时至今日,遗存日少。
        2010年7月,中国楹联学会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对联艺术,以“挖掘、搜集、整理有关传统楹联的文献、资料”为己任,总结前人,有益今人,造福后人,启动了规模浩大的《中国对联集成》工程,要求各市县出卷,而后集对联之大成出全国卷本。这是件功在当前、利及千秋的大事。
        嵊州是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有“百年越剧诞生地,千年剡溪唐诗路,万年文化小黄山”之誉。悠久的历史,璀灿的文化,造就了丰富的对联资源。笔者出身文化世家,研究地方史多年,熟悉本土文化,平时即留意对联,家传有《步月庐》手稿等书,又擅金石篆刻,觉得如从志书的角度编辑一本反映嵊州历史的对联集应该更有意义,可以让读者在欣赏对联的同时,了解作者本人,了解对联背后的故事。这虽是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使,但苦中有乐,乐中有得,得中有悟。人生不过百年,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几件有益于社会的事,此生足矣。
         2011年9月,笔者在驴友摄影师兼驾驶员费人良、王荣军的协同下,开始上山下乡,走村串户,采集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对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抢救”。穿行在数以百计的祠庙间,我们每有收获,便如获至宝。庆幸的是经史无前例的各种运动,历次浩劫,还是遗存了许多柱联。为了采集,我们经常冒着生命危险,走进那些破败的祠庙,干一些挪移杂物、清洗石灰水泥的粗活,从联语的字里行间分享一个地方、一个家族曾经的荣耀,曾经的沧桑,个中甘苦,唯有自知。
其间有巧事,如棠头溪村的吴氏大宗祠,因柱联糊了泥灰,无法采集,后得知村中王穹升先生藏有《棠溪吴氏宗谱》,有关祠庙的对联都在谱中,就连那座拆毁的罗星亭对联也在,可谓得来全不费功夫。
        亦有幸事,如下中西村的兴福庙,拍摄后不到半年,再次路过时发现该庙不见了,说已被拆卖,将易地重建;又过半年,庙貌已“焕然一新”。
        更有憾事,偌大的市区已罕见老柱联,大有弄王节愍公祠有联,因成了民居,柱石被包装,只得望柱兴叹,心存遗憾。
        一路风尘,一路感慨。这些承载着无数记忆的古老文化,见证了风雨剡溪的沧桑岁月,更诠释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让笔者平添了几分对历史的敬重感和敬畏感。  
         地面采集告一段落后,笔者又深入档案馆、图书馆、党史研究室,翻阅了与嵊有关的大量古籍与家谱,在故纸堆里挖掘到数以百计的珍贵对联,同时在江南论坛“百姓话题”发帖“嵊州哪儿还有遗存的老对联”,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方法,以寻求更多线索,一有信息便下乡采集,还多次安排线路驴行,踏访补漏,直到出版前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石璜的商凌志、崇仁的蔡斌两位驴友,一位是修织机的,一位是搞花木的,做的都是跑乡生意,一有闲暇就帮笔者调查对联遗存,边走边访中,亦爱上了家乡的文化遗产,感慨“自从揽上这活后活得更充实了”。另外,也要感谢费松庆、李善永、楼泳民等一些提供信息的热心同好。最后要感谢的是一位老先生,给笔者供资料,提建议,帮勘误,可就是不同意写他的名,说我们是文史同好,理应相互支持,这是一个文史工作者应该做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采、编、注、校,不断的推敲、增补、考证、校勘,几经周折,数易其稿,这本由体力加脑力相结合完成的《嵊州对联遗存》终于日趋完善。本书收录对联近一千四百副,可以说已集嵊州对联之大成。数量最多的是祠庙联,最有特色的是路亭、戏台联,作品不乏名人名作,外籍如陆游、徐渭、俞樾、徐树铭、吴熙载、杨乃武、蔡以常、马一浮、蔡元培、柳亚子、郭沫若、田汉、董必武、周恩来等,乡贤如姚镛、王禹佐、商宝慈、茹鲁、屠兆鹏、郑午昌、张士楷、宋洪波、冯农、马寅初、谢冠生、宋希尚、胡兰成等,还有大批辛亥革命志士的对联,如王金发、马逢伯、张伯岐、周亚卫、王晓籁、谢震、竺鸣涛等。更难得的是在康熙《金庭王氏族谱》中发现了一副王羲之五世孙南朝齐王衡题金庭观潺湲阁的对联:“至道鸿濛,修仙必捉无毛虎;灵湫沸远,度世应飞不翼龙。”一副南朝梁王瑶撰写的对联:“金马玉堂祗为身累;清泉白石尽可怡情。”这应是已知中国最早的对联之一。在一本光绪年间刊印的《四山响应录》中,发现了一副马履鉴撰长达276字的挽联,比已知浙江古代第一长联260字清代过鏊撰的《题嘉兴南湖烟雨楼联》多16字。书中内容涉及忠孝节义、励志格言、名人交往、家族溯源、宗教信仰、名胜古迹等等,相信是一份了解嵊州历史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本书限收嵊州境内或与嵊州有关之古联,包括已故人之佳联,资料均来源于存世的实物老对联及有记载古联之新旧书籍。联中如有损字或被遮挡、涂抹难以辨认之字均以“□”替代。为方便阅读,编者对对联作了断句、简注,附作者小传,以供参考。限于时间,采集难免有遗珠之憾;限于水平,编注错误也在所难免,希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龙年岁末徐国兆于剡溪梦笔斋
关键字: 嵊州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