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强县之——开发“浙东唐诗之路”宝藏
2013-04-10    张嘎    唐诗之路
打印自: 唐诗之路
地址: http://www.cntszl.com/listshow.aspx?id=3483
推进文化强县之——开发“浙东唐诗之路”宝藏

推进文化强县之——开发“浙东唐诗之路”宝藏

 (新昌图书馆整理)

 

 

一、浙东唐诗之路学术成果

1、“浙东唐诗之路”之由来及意蕴…………………………………1

2、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之主要学术成果………………………5

3、在新昌举行两次国际学术会议……………………………………12

二、“浙东唐诗之路”网站

1、网站…………………………………………………………………14

2、栏目设置……………………………………………………………15

3、部分文章介绍………………………………………………………17

三、“浙东唐诗之路”诗路动态及其它推广普及

1、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工作动态………………………………21

2、其它动态……………………………………………………………24

3、浙东唐诗之路之其它推广普及……………………………………28

4、首届中国唐诗文化节………………………………………………32

 


 

 

【“浙东唐诗之路”学术成果】

“浙东唐诗之路”之由来及意蕴

由来

“浙东唐诗之路”,于19915月由新昌竺岳兵先生正式提出,立即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竺岳兵先生之提出这一建议,是经过长期潜心研究的,他并数次邀请国内外著名唐代文学研究专家沿曹娥江、剡溪至新昌、天台等地考察,对这一带富有文化内涵的胜地,专家学者极为赞赏。1993818,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正式发函,同意成立"浙东唐诗之路"的专称,并希望"浙东唐诗之路"的研究与开拓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摘自《〈唐诗之路综论〉序》傅璇琮

含义

浙东唐诗之路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表层含义,指的是一条道路:它始自钱塘江,经浙东运河过绍兴、上虞,再溯剡溪,经嵊州、新昌、天台,到临海,这是干线。还有进入干线的支线,如浦阳江、东阳江、好溪、奉化江,甬江等;经奉化、宁波、余姚,再过上虞到钱塘江的支线。

唐代时只占全国国土百分之零点一三的浙东,竟有百分之二十二的唐代诗人倘佯在这条线上,留下几千首唐诗。

第二层是深层含义,“唐诗之路”则是形象思维的思路,是诗人凭借浙东山水和人文底蕴,通过想像、联想和幻想,形成审美意象,进行概括和集中,结合诗人的思想情感而喷发为诗的过程。

——摘自《剡溪——唐诗之路》附文 竺岳兵 来源:《梦回天姥·浙东唐诗之路》

三要素

按照愚见,所谓“唐诗之路”,是指对唐诗特色的形成,起了载体作用的,具有代表性的一条道路。根据这一定义,则这条道路由以下三个要素构成:

(一)范围的确定性: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内,有大量的风望甚高而格调多样的唐代诗人游弋歌咏于此。(二)形态的多样性:诗人在这一区域旅游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三)文化的继承性:这一地区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唐诗有着整体性的渊源关系。三要素中的任何一项,都不能单独形成或构成“唐诗之路”。准上,则剡溪当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唐诗之路”。

——摘自《剡溪——唐诗之路》 竺岳兵 来源:《梦回天姥·浙东唐诗之路》

文化底蕴

唐诗之路七大文化底蕴:

一、以中国山水诗奠基人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发祥地。

二、以般若六家七宗为代表的、改造外来佛教成中国化佛教时期、佛学修行者的中心地。

三、佛教在中国盛行时期的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的诞生地——天台宗。

四、以王母为中心的道教巩固充实时期上清派的发源地。

五、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圣地。

六、以元嘉年间天姥山山水画为标志的中国山水画的源头。

七、以谢安为代表的士族文化的中心地。

——摘自《剡溪——唐诗之路》附文 竺岳兵 来源:《梦回天姥·浙东唐诗之路》

意义

“浙东唐诗之路”的提出,确很有意义。它首先是拓展我们唐代文学研究的领域,并可把唐诗与六朝遗风、山水胜景、社会民俗、佛道玄理、园林建筑、书画音乐等交融探索,从而显示浙东文化的特色,如我曾经说过的,浙东文化如同山水景观,于秀丽之中含质朴,于自然之中寓哲理。

其次,“浙东唐诗之路”极有现实性,开发利用价值极高。近几年来,新闻报道中也曾提出,应当让“唐诗之路”尽快从学术研究方面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旅游产品。我觉得这能开拓我们的视野,很值得重视。这样,既能充实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也可使国内外游客和广大群众更真切地领受和欣赏唐诗的魅力,使唐诗更接近现实,走向世界。

——摘自《〈唐诗之路综论〉序》傅璇琮

浙东唐诗之路在社会各界迅速得到了公认,这的确是少见现象,其原因主要在于唐诗之路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的地位,在于它的学术价值、遗产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它拓展了我们唐代文学研究的领域,并可把唐诗与六朝遗风、山水胜景、社会民俗、佛道玄理、园林建筑、书画音乐等与文学有关的其他亲缘学科进行交叉、交融和综合探索。

其次,唐诗之路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唐诗整体性的渊源关系,因而为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了范例。传统文化研究成果如果利用得当,可以促进当代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这不但为古代文学研究,也为当代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古代文学研究应当把传统与现实结合起来,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对浙东唐诗之路的研究,就极有现实性,开发利用价值极高。当代经济研究,应重视古代文学研究,尤其是身在唐诗之路上的经济界人士,可从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凭藉地理优势,拓宽思路,发展经济。

第三,唐诗之路已经为当代社会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光明日报》以《一项文学研究带动一方产业》为题,对此作了专题调查报道,其他诸多媒体也都撰文指出:唐诗之路对于提高当地知名度、优化区域环境、增加全民文化素质、促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浙东唐诗之路作为一条文化线路所具有的遗产价值在于:它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族遗产,它构建出了唐诗之路上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保护好和利用好这份民族遗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摘自《走出唐诗的“唐诗之路“》 来源:20079月《中华遗产》(总第二十三期)

 

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之主要学术成果

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 

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成立于1991年。民政字号50233784-2,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民办学术研究机构。本社原称新昌唐诗之路研究开发社,2000年改用今名。本社社址在新昌,故全称为: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但其任务,则是以浙江东部地区的人文、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名誉会员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文史工作者。研究社专职人员5名。

——摘自《唐诗之路》来源:http://www.zjxc.gov.cn 

《剡溪——唐诗之路》

原题为《剡溪是唐诗之路》,到1991年收入《中国首届唐宋诗词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时,题目改为《剡溪—唐诗之路》。本书在原文的基础上,收进了一部份新的研究成果,如游弋浙东的唐代诗人数量、诗篇数量等。

——摘自《剡溪——唐诗之路》(此文已上传在:新昌新闻网>>区域文库>>诗路)竺岳兵 来源:《梦回天姥·浙东唐诗之路》

臧维熙(中国旅游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安徽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大作《剡溪──唐诗之路》已拜读,具有开拓精神,论证充分,很有说服力。如果浙江省旅游局能作为重点项目推出去,你的理想就实现了……总之,唐诗之路的开发研究是极有意义的战略课题。                                                              

1991720

罗宗涛(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教授、前所长兼系主任、唐代文学会监事、文学院院长、教务长)

大作《剡溪──唐诗之路》拜读之余,不胜钦佩之至。我国山水,少有纯以自然景观而克享盛名者,多以自然与人文相结合,方得驰名遐迩,传声千世。今贵社把握此精神而欲有所开发,其成功将可预期。

松浦友久(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

大作《剡溪──唐诗之路》已由坂君转送接到,谢谢。拜读后,深佩卓见与功力。

1991年秋

陈允吉(复旦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

先生大著《剡溪──唐诗之路》已奉收。先生的论文,广搜博讨,以大量事实说明剡溪唐诗之路与有唐一代诗人的创作活动的密切关系,非惟说服力强,亦足以开发唐诗研究以往常忽略的一个方面。读后获益特多。

1993322

钟陵(中国旅游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这次南京学术会议,您的文章《剡溪──唐诗之路》已收入论文选,并在发给几个全国性大型杂志的报道中作了重点介绍。

章志清(中国基建优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浙江省基建优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高级经济师)

《剡溪──唐诗之路》论证严密,很有说服力。这条诗路,是浙江人民的宝贵财富,必将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

裘亚卫(台湾《嵊讯》主编)

有幸读到大作《剡溪──唐诗之路》鸿文,感佩命题高明,论证周延,重振剡溪在文人雅士间之英名,且开拓旅游,俾益剡地经济……《剡溪──唐诗之路》已于13期刊出,因大作之露布,增光《嵊讯》之篇幅,使两岸乡亲增进乡情乡史之认识,先生之功大焉。

199431

周寅宾(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您的大著《剡溪──唐诗之路》,在海内外影响很大。今年6

《湖南日报》社办的《文萃》文摘报还摘录了您的大著,将“唐诗之路”与“丝绸之路”并提。现寄上该报剪报一份,以供纪念。

1994727

王勇(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剡溪──唐诗之路》一文甚见功力。唐诗研究历代名家辈出,史料发掘殆尽,增一字减一词已属不易,先生能立足地方,倡“唐诗之路”一说,为学界开一新生面,令人鼓舞,值得敬佩。

620承蒙向导,与野本先生实踏唐诗之路,游览山水胜景,一草一木皆似诗,一石一宕尽成文,领略了剡溪的人文景观,对将来的开发寄予厚望。

199681

——摘自《学术名流评〈剡溪——唐诗之路〉诸文》(此文已上传在:唐诗之路 / 学界评论   来源:《唐诗之路综论》

唐诗之路系列丛书

《浙东唐诗之路系列丛书》包括《唐诗之路综论》、《唐诗之路唐诗总集》、《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资料索引》四种书,我深知这是竺岳兵先生20年来从事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的重大学术成果。对于从事唐代文史研究的学人来说,这套丛书必将成为案头必备之书。因为要知道唐代有哪些诗人到过浙东,何时到浙东的,到过浙东哪些地方,写有多少有关浙东的诗篇,留有什么佳话趣事和古迹遗踪,只要查阅这四本书,就可以解决或找到线索,省去许多遍查典籍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以为这套丛书是研究唐代文史重要的参考书。

——摘自《热烈祝贺〈浙东唐诗之路系列丛书〉出版》  来源:http://www.cntszl.com

《唐诗之路综论》选辑了自1991年以来有关“唐诗之路”的一百余篇论文、报导及其他有关的文献资料,包含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评论,如“唐诗之路”形成的原因,“唐诗之路”的文化底蕴,“唐诗之路”在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等。《唐诗之路唐诗总集》共收与浙东有关的唐诗1505首,按“唐诗之路”路线设立词目,对这一路线上的古今地名、景名一一加以阐释。《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共考录451位唐代诗人游历浙东的时间、路线、交友、事迹、诗篇等。《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资料索引》,则为读者作进一步考察、研究提供方便的工具书。

——摘自《传统与现实结合之新探索》 傅璇琮  来源:光明网(首页 > 文化 > 文学遗产

近二十年来,君几乎用全部精力,对晋唐诗人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唐代诗人的浙东行踪及其写浙东的诗篇,进行爬梳搜集,潜心钻研,终于写出了这本名为《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的学术著作。

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是前贤未及的唐代诗人浙东行踪及其诗篇的考证,或对前贤研究中的错误进行订正,谓之"考证",共61人。这些都是竺君独到的见解和发明,是本书中最精彩的部分。中编是前贤已有的考论,或不够精确,或众说纷纭,本书予以补正和疏理,谓之"附疏",共162人。下编是前贤已经考明唐代诗人行踪及其诗篇的,不需要补正,径以录入,谓之"附录",以示不敢掠人之美,共228人。全书合计共考录451位诗人。

首先,作者能详细掌握诗人的生平资料,较正确地把握诗篇的内容,结合作诗的时间和地点、交游等有关材料,考证出前贤从未注意到的史实,解决了不少过去未能解决的问题。

其次,作者对浙东的历史地理和行政建置沿革非常熟悉,前人往往用现代地理去解读唐诗和诗人行踪,造成不少错误。君把握历史地理的变迁和行政建置的沿革,对一些唐诗和诗人行踪进行深入考证,订正了前人的错误。

再次,君长于从诗篇内容的分析理解入手,结合其它资料,能正确地钩稽出诗人的思想和行踪。

——摘自《〈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序》(此文已上传至:唐诗之路 / 诗路概况 )郁贤皓 来源:《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

唐诗之路系列丛书(二)

根据竺岳兵先生在《后记》中的介绍,第二套《唐诗之书系列丛书》将由《唐诗之路唐诗选注》、《唐诗之路名胜词典》、《天姥山研究》、《唐诗之路上的爱情故事》等七本书组成,我们单从这些书名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套饶有趣味的知识性读物。

——摘自《〈唐诗之路唐诗选注〉序》 傅璇琮 来源:《唐诗之路唐诗选注》

唐诗之路系列丛书(二):《唐诗之路唐诗选注》(竺岳兵、俞晓军编著)、《天姥山研究》(竺岳兵著)、《唐诗之路名胜词典》(竺岳兵、李招红著)、《唐诗之路唐诗鉴赏》(竺岳兵著)、《唐诗之路爱情故事》(竺岳兵著)、《唐诗之路之典故趣谈》(竺岳兵、俞晓军著)、《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资料汇编》(竺岳兵、李招红编著)。

——来源:《唐诗之路唐诗选注》、《天姥山研究》

目前已出版《唐诗之路唐诗选注》(中国国学出版社,2008年)和《天姥山研究》(中国国学出版社,2008年),待出版《唐诗之路爱情诗选》、《唐诗之路名胜词典》、《唐诗之路成语典故》。

——摘自《研究社成立21年成果选》 来源:http://www.cntszl.com

《唐诗之路唐诗选注》是从丛书中的《唐诗之路唐诗总集》中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唐代诗人歌咏浙东的诗来进行诠释的。该书注释部分运用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使注释更接近唐诗作者的原意。《唐诗之路唐诗选注》由竺岳兵和弟子俞晓军合作完成,李招红助理研究员做了许多前期工作。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华书局前总编傅璇琮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

——摘自《〈唐诗之路唐诗选注〉面世》 来源:http://www.cntszl.com

《天姥山研究》所述,上起九千年前的史前时期,下迄当代。对天姥山之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尽力调查甄录。书中叙事,仿依《水经注》例,源委支派,出入分合,一路所过,搜渠访实,力避遗漏,尽去讹误,以山脉为上下,确水系作纵横,古则详其因革,今就著其形要,自当取证于史志记载。除史证以外,博采诗文,广纳逸事、多辨传闻,相互参稽,细求客观,务要正确,还天姥山古今地理人文之真相。

本书所述的范围,第一章与第二章,仅限于自然地理上的天姥山,其它各章,从人文地理考虑,所述范围扩大到天姥山周边的沃洲、石城等地,在表述时用天姥沃洲、天姥石城等以示区别,即今称“大天姥山概念”。   ­

——摘自《〈天姥山研究〉引言》 竺岳兵

《梦回天姥·浙东唐诗之路》

为了纪念新昌县建县1100周年,政协新昌县委员会组织出版一套丛书,其中分配给我的任务,是把我已经发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的有关新昌县部分的论文,以及国内外学者对这些论文的评述,整理成册出版。

现在呈文在这里的,都是唐诗之路与新昌县有关的几篇论文。按内容分,有这样三类:一是与新昌直接有关的论文,如《剡溪——唐诗之路》、《天姥山得名考辨》、《晋唐名人与沃洲山水——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考释》、《〈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旨新解》;第二类是与新昌关系密切、同时也旁及周边县市的,如《李白行踪考异》、《李白“东涉溟海”行迹考》;第三类论文,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李白何以如此钟情天姥山而收进本书的。

——摘自《〈梦回天姥·浙东唐诗之路〉自序》 竺岳兵

在新昌举行的两次国际学术会议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

本次会议由唐代文学学会、浙江新昌唐诗之路研究开发社和中外合资越州制药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由南京大学主办,199411月下旬在浙江新昌县举行。会议实到代表95人,其中中国学者72人(包括香港、台湾学者),日本学者13人,韩国学者9人,马来西亚学者1人。会议共收到论文70余篇。

会议期间,与会学者就浙东山水与文学的关系进行了充分的、有意义的探讨,也相对集中地提供了一些唐诗与越中山水、唐人越中山水诗美学的、社会的内涵以及浙东籍诗人研究的论文。本辑论文集(《唐代文学研究》第六辑)将此类论文单列在一起,竺岳兵先生的两篇旧文,作为唐诗之路和新昌山水人文资料,也附于论文之末,以期引起学术界、文化界和旅游界的更大关注。

——摘自《〈唐代文学研究〉第六辑·编后记》

“李白与天姥”国际学术研讨会  

199952124日,中国李白研究会与浙江省新昌县人民政府联合召开了一次“李白与天姥”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李白研究会特别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共50多人,包括中国大陆代表40余人和美、日、加、俄、德、澳、韩八国及台湾、澳门地区的代表12人。其中有许多代表是当代学术界第一流的著名学者。如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华书局编审傅璇琮先生,南京大学教授周勋初先生,台湾原唐代学会会长、东海大学教授杨承祖先生,俄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东方学研究所教授Igor S.Lisevich(李谢维奇)先生,加拿大麦基尔大学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Robin D.S.Yates(叶山)先生,澳大利亚麦夸瑞尔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Daniel Kane(康丹)先生,德国科隆大学教授Volker Klopsch(吕福克)先生,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韩国中语中文学会会长柳晟俊先生等参加了这次会议,使会议大为增光。

众所周知,李白一生对剡中风光特别热爱,诗中经常提到“天姥”等名山。尤其那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东鲁诸公》诗,气势磅礴,迷离惝恍,千余年来脍炙人口,激动人心。广大人民乃至世界各国人民受此诗的激励,都想一睹天姥真容。但是,对此诗内容的理解,学术界却存在众多不同意见。为此,召开一次国际会议来专门讨论这些诗,并将会议放在天姥山所在地新昌召开,显然是很有意义的。

会议代表提交的论文多集中在讨论《梦游天姥吟》一诗的内容主旨及天姥山得名的由来,因此,会议在这些问题上讨论得较为深入,并在天姥山得名的由来等问题上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看法。会还组织代表实地考察了天姥山,为天姥山树了碑。从而使代表们对天姥山有了感性认识,并加深了对李白诗歌的理解。会议还讨论了李白描写浙东风光的诗歌,交流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研究李白诗歌的情况、特点和方法。

——摘自《〈中国李白研究·李白与天姥国际会议专辑〉序》 郁贤皓

 

【“浙东唐诗之路”网站】

网站

网站(http://www.cntszl.com)简介

唐诗之路网站是我县第一家学术网站,也是国内最早的唐诗之路权威网站。始建于2003年,2004 5月正式运行。网站正式运行时,浙江省旅游局、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美国国际中国文化出版中心、中国驻外一些大使馆参赞、美国浙江同乡会、香港浙江同乡会、国内外一些大学教授、县委、县府、县人大等均发信祝贺!

网站以中、高级知识分子为服务对象,以发表论文为主,推介本地地域文化为宗旨。

迄今访客量近600万人次,其中大多数来自学术界、海外人士。

为域外人士了解新昌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如:免费为我县出版的60个版面的《中华遗产》,就是其中一例。从经济上说,单此一项,就为我县节省下一百多万元。

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香港阳光卫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遗产》、《中国公路文化》、《中国国家地理》等采编人员说,他们都是在唐诗之路网站获取信息以后,前来新昌拍摄、采访的。唐诗之路网站实际上已成为我县人文风光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

——摘自《研究社成立21年成果选》 来源: http://www.cntszl.com

希望“唐诗之路”网站成为文化使者,架起传统与现实、专业研究者与文学爱好者、中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祝愿“唐诗之路”成为中国古代文学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阳光之路,是大部份贺信所表达的共同心愿。而希望通过网站展示东南美景和唐诗风韵,使艺术与山水联姻,促进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是贺件的另一热门主题。可喜的是:一些年轻人在贺辞中表示要为唐诗之路的事业一直地继续下去而“作出自己的贡献”!

——摘自《唐诗之路网站建站七周年纪念——2004唐诗之路网站开通贺辞综述及贺辞》 来源: http://www.cntszl.com

栏目设置

最新栏目

首页、诗路雨花、诗路介绍、诗路内蕴、诗路书馆、文化服务、路友之家、创作文苑、诗路论坛。

首页栏目包括最新加入文章、诗路研究、借阅论文、图书推荐、最新推荐文章等。

诗路雨花下设诗路春风、关心天下、三言两语论。诗路春风:是唐诗之路的大事记,产生在唐诗之路上的新鲜事物,请记录在这里。关心天下:当一种信仰淡出世界的时候,另一种信仰便会乘虚而入。我们提倡读书不忘天下事,提倡“匹夫有责”的精神,不提倡漠然置之。三言两语:有的事情只要用几句话,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你倘有这样的话要说、要写,就请你写在这里。

诗路介绍下设诗路概况、诗路辞典、学界评论、申遗专栏、个人专栏。诗路概况:这里刊载唐诗之路的由来,唐诗之路 三要素、唐诗之路定义、 唐诗之路现状等情况。诗路辞典:这里介绍唐诗之路的风景名胜。学界评论:学术界对唐诗之路的评论。你对唐诗之路有何评论,也请发表在这里。

诗路内蕴下设唐诗之路与山水诗、唐诗之路与佛教文化、唐诗之路与道教文化、唐诗之路与书法艺术、唐诗之路与经济风物。

诗路书馆下设书市、书评、新书见面、特惠精品、精辟论文、购书方法。诗路书馆:一言以蔽之,诗路书馆就是网上书店。

旧栏目

诗路介绍、诗路研究、诗路广场、册府书市、竺岳兵专栏、关于我们。诗路介绍下除新栏目有的诗路概况、诗路辞典、三言两语、关心天下外,另设有诗路影音、公告、文库。诗路研究下除新栏目已有的申遗专栏外,另设有学界人物、学术文汇、嵊州春秋、个人专栏(不同于新栏目的个人专栏)。竺岳兵专栏(相当于目前新栏目的个人专栏)下设简介、学界评论。文章搜索中另有诗路底蕴、收费论文两个栏目主题。

——来源: http://www.cntszl.com

部分文章介绍

《研究社成立21年成果选》

属于“诗路春风”栏目,目录如下:

一、主要成果和作用

(一)在新昌境内发现的古迹

(二)主要学术成果

1)我社已出版的学术著作

2)待出版的著作

3)论文

4)为国家级专刊撰文

5)为省级以上报刊约稿撰文

6)视频摄制

二、主要学术活动和作用

(一)学术活动

1)举办学术会议

2)参加学术会议

(二)主要社会活动和作用

1)接待来访

2)对外宣传

3)文史咨询

4)工作会议

三、“唐诗之路”对海内外的影响

(一) 国内外反响

1)国内反响

2)周边反响

3)周边动态(诗路沿线动态)

4)海外反响

(二) 驰名品牌

四、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的前途展望

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的前途展望:

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成立迄今已有21年,它已经为今后展现了一条光辉灿烂的道路。这就是:

1、加强研究队伍,建立数据库,使之成为全国“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中心”和浙江省诗歌研究中心。

2、切实落实文件,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遗产。

——摘自《研究社成立21年成果选》 来源: http://www.cntszl.com

《“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遗产手册》

属于“申遗专栏”栏目,第十条 报世界遗产的主要工作:

1、遗产文字描述:历史状况、文献资料,保存状况、现状描述。

2、遗产图表描述:不同范围内容和比例尺的地图、地形图和平面图。

3、遗产影像描述:幻灯片、光盘、影片资料。

4、遗产的真实性、有关本遗产研究成果的论著和相关机构的资料的整理。

5、组织对“浙东唐诗之路” 文化底蕴山水画等的学术论证。

6、编撰提议列入名录的理由:符合哪些规定的标准、并提供最终的评估报告。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分别对提名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评估,对文化遗产中的文化景区则共同评估,决定是否符合标准和真实性条件。

7、保护管理机构的设立、保护措施、保管过程、开放计划。体现在有完整的保护统划,这个保护规划要有保护范围,还有一个叫缓冲区。在保护范围内基本上不允许作任何改变。除了要有完整保护规划外,还要有具体的保护法规。要有专门的保护机构,保护资金怎么落实,保护存在什么压力等详细计划。

——摘自《“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遗产手册》 来源: http://www.cntszl.com

 

 

 

 

 

 

 

 

 

 

【“浙东唐诗之路”诗路动态及其它推广普及】

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工作动态

接待来访

100多次接待国内外学术团组来考察唐诗之路,如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爱知淑德大学、杭州大学、日本佛教教团、日本明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台湾静宜大学、台湾大学、温州市道德文化学会、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遗产》杂志社、香港阳光卫视、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师范大学和温州大学、浙江大学等,都是在研究社人员的组织陪同下考察唐诗之路,还为其中的部分团队做唐诗之路专题讲座。下面选录的是其中一部分:

19855月,接待日本早稻田大学学者唐诗之路考察。

1989年,接待日本爱知淑德大学学者唐诗之路考察。

1991年,接待杭州大学学者唐诗之路考察。

1996年,接待日本佛教教团佛教之旅考察。

1997年,接待日本明海大学学者唐诗之路考察。

1997829-30,接待浙江电视台姜荣、《浙江画报》钱明来访。

1998324,接待南京大学潘志强老师率领该校学生考察唐诗之路。

19991012,接待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梁辅民先生来访。

2007年,接待浙江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等师生暑期考察团队两个。

20071114,嵊州电视台《剡溪》电视专题组到新昌采访“唐诗之路”。

2008116,接待香港阳光卫视编导梁健来访。

200862674,全程陪同《中华遗产》杂志社编辑部摄制唐诗之路。

2009423,接待《书圣王羲之》制片人踩点。

200951,接待宁波唐诗之路·山江海行探访。

2010年,全程陪同台湾大学教授考察唐诗之路。

201049,中国李白研究会秘书处、马鞍山李白研究所李敏等先生来新昌,追寻李白足迹、了解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所的建设情况。

2010108-15日,天津市青年宫15位画家专程赴“浙东唐诗之路”创作,我社向画家们介绍了唐诗之路。

——摘自《研究社成立21年成果选》 来源: http://www.cntszl.com

文史咨询

研究社还向浙东四市(绍兴、宁波、舟山、台州)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向浙江歌舞团等艺术团体,国内各级电视台、报刊的采访,无偿提供浙东文史咨询、资料1000余次。

119999月上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教授以及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罗以民先生来我社咨询关于“浙东唐诗之路”的文化底蕴及其他情况。

21999I0,上虞市人大、嵊州市旅游局、温州飞机场等单位人士来信来电咨询有关浙东唐诗之路"事宜。

31999年,加拿大叶山(Robin D.SYates)和方秀洁教授来函咨询"唐诗之路"

42000年,负责嵊州市"水上旅游"规划的浙江大学师生,到我社咨询。我社建议该规划要重点放在了溪、仙岩、城关南马路一段溪流和山间水面,突出"竹色溪下绿"的审美特征。

52000,宁波市人大办公室主任来信我社索要“浙东唐诗之路”资料,以撰写文章之用。

62007123,本社向新昌县风景旅游局推介王泗洲村附近剡溪风光,建议开发利用。

72007年,接受社会各界咨询多次。本社接受中央电视台、新华社、钱江晚报、绍兴日报、绍兴电视台、新昌电视台、嵊州电视台记者采访近二十次,继续同海内外学术团体及学者保持学术交流及联系,利用唐诗之路网站回复新加坡、美国和日本等国学者咨询贴一百余个。

82010929,湖南科技学院濂溪研究所所长张京华教授来电咨询王羲之隐居剡中的问题。

92011年,《中国国家地理》来电说,该杂志准备年底出浙东唐诗之路特辑。《中国国家地理》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我社提供了大量基础资料。

——摘自《研究社成立21年成果选》 来源: http://www.cntszl.com

工作会议

1199734,在新昌唐诗之路研究开发社成立五周年之际,县文联组织有关局办、镇乡负责人及文联下属协会等30余人举行纪念座谈会。

21997419,唐诗之路开发研讨会在沃洲梦湖山庄举行。

3200843,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华书局前总编傅璇琮先生来新昌,指导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的工作。

42008618,新昌举行中国浙东唐诗之路人文自然资源推介会,绍兴、上虞、嵊州、新昌、天台等县、市、区旅游局负责人出席会议。

5200922,“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遗产联谊会”在唐诗之路研究社举行。

62011928,在班竹村举办了唐诗之路应用座谈会。

72012115,唐诗之路工作座谈会在新昌宾馆举行。

——摘自《研究社成立21年成果选》 来源: http://www.cntszl.com

其它动态

媒体关注

1l999107日《江南游报》报导,广州山水旅游社悄悄地一次性组织到五、六千名游客游“唐诗之路”。

21997913浙江电视台卫视周末版“文化公园·非常影像”栏目,播出了介绍竺岳兵的专题片。

3、《浙江日报》199782510版大半版刊出《 “唐诗之路”与竺岳兵》一文后,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41998年的《浙江画报》第56两期(9201120出版)"浙东唐诗之路"为题,刊出我县的风景名胜。

52000年,绍兴电视台社教部、《文汇报》、浙江电视台社教部分别来我社采访拍摄有关唐诗之路的研究情况。

6、浙江电视台“风雅钱塘”栏目于200111月、12,分三集在该卫视台播出。

720071114,嵊州电视台《剡溪》电视专题组到新昌采访“唐诗之路”。

8、《绍兴日报》“新周刊”共推出20期《重走唐诗之路》系列文章,计8万余字。

92007年,浙江电台文艺频道说:2008年的十大重点、亮点之一是——重走唐诗之路。

102008年元月上旬,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影制片厂大型记录片《话说江南》前期摄制组,到新昌王泗洲、沃洲湖和真君殿等地拍摄外景。该片将在新昌拍摄“发现唐诗之路”和“势拔五岳天姥山”两个题材。

112009年,全球首个华语专题卫星频道阳光卫视拍摄“唐诗之路”在新昌开镜。

122011年第5期《中国公路文化》专栏出版唐诗之路的特派文章。

132011102021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大型纪录片《唐诗之路》(上、下二集),全方位揭秘唐诗之路。

——摘自《研究社成立21年成果选》 来源: http://www.cntszl.com

周边动态

“唐诗之路”所经各市、县政府,都用"唐诗之路"来描述本地如诗如画般的山水,其中以上虞市、嵊州市为最。

12010年夏,宁波市开展“寻访唐诗之路”活动。宁波报业集团与宁波市环保局主办的、由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参加的“山·江·海环保故乡行”活动,已进行了三年,今年以唐诗之路为主题,将和读者一起寻访宁波境内的这条“唐诗之路”;接着将走访绍兴市境内的唐诗之路。

2、余姚市府号召广大师生学习教师徐立科,徐立科的结业论文:《农村初中地方文化教育探索》中,提出利用“浙东唐诗之路”、四明山革命老区和秀美山水等地方文化,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

3、舟山市文史工作者提出了“海上唐诗之路”。他们还提出了 “盐路”是唐诗之路的内涵之一。

4、绍兴市文化局重视“唐诗之路”,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遗产联谊会提出五月份开展“重走唐诗之路”活动。

5、上虞市摄制完成《唐诗之路》电视专题片。

6200927,盛秋平市长、周晓东副市长等一行10余人,利用休息日去仙岩镇实地考察“唐诗之路”旅游开发线路,徒步沿西鲍村后古道经石大门瀑布、舜皇村石坑,直抵嶀大山山顶,返程时还特地考察了谢家庄村马晓春祖居。盛市长对仙岩镇下一步具体开发“唐诗之路”旅游线路进行了规划指导。

7、《台州日报》报道:市人民广场上出现了“唐诗之路” 一尊尊唐代诗人雕塑,报道称:这些雕塑一方面让唐代诗人魂归第二故乡,一方面让经常穿行在“唐诗之路”的中小学生,耳濡目染,多一点文化的浸润,多一点书卷气。

820091131日,一个由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温州市道德文化学会一行150人考察“唐诗之路”。

——摘自《研究社成立21年成果选》 来源: http://www.cntszl.com

920121013(周六)上午930分,台州市社科联与本馆共同举办题为隐士道士与浙东唐诗之路之形成内容梗概的讲座,主讲人是台州学院教授胡正武。

——摘自《台州社科讲堂第04期预告:隐士道士与浙东唐诗之路之形成内容梗概》 来源:http://www.tzlib.org

10116上午,“从义桥渔浦出发——浙东唐诗之路重要源头研讨会”在杭州东方文化园隆重召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叶建宏,义桥镇党委书记吴波,义桥镇党委副书记赵青等相关领导出席此次研讨会,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清华大学教授傅璇琮以及来自国内从事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的50余位专家学者。

另据介绍,此次“从义桥渔浦出发——浙东唐诗之路重要源头研讨会”是2012年第三届中国国际(萧山)跨湖桥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

——摘自《浙东唐诗之路重要源头研讨会》 来源:萧山网(http://www.xsnet.cn

诗路申遗

200786,在白居易诗中有“东南眉目”之称的新昌县率先提出了“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胆设想,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应措施,意味着“浙东唐诗之路”申遗工作在新昌的正式启动。 

——摘自《启动“浙东唐诗之路”申遗工程 打响浙江文化旅游品牌》(此文已上传在:新昌新闻网>>区域文库>>诗路文化王学洪 来源:来源:《梦回天姥·浙东唐诗之路》

2008年,嵊州市和上虞市人民政府相继成立了“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遗产领导小组”和“浙东唐诗之路申遗联谊会”。

近年来,台州市则以台州大学为中心,进行了“唐诗之路”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研究,还开展了“唐诗之路”──天台山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摘自《沿先人足迹 寻觅“浙东唐诗之路”的前世今生》 来源:中国文明网首页 > 文明中华 > 风物 > 乡土中国

浙东唐诗之路之其它推广普及

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

免费向国内外寄赠宣传资料。从1994年开始,免费寄赠《诗路春风》32期。发放情况:国内3500份,美国100,日本150份,韩国150份,港澳台300份以及德、荷、法、英、意、俄、澳、马来西亚等近1000份。     

为新昌县实验小学、青年路小学的学生上 “唐诗之路"课。

——摘自《研究社成立21年成果选》 来源: http://www.cntszl.com

《李白与天姥》

而《李白与天姥》这个剧本,却有着独特的个性:《李白与天姥》剧本解开了李白为何钟情天姥山的秘密。其次,《李白与天姥》这个题目明显地告诉人们,这是一个反映地域文化的剧本。第三,剧本对唐诗之路如何为当代经济和旅游服务的课题作了有益的探讨。第四,剧本语言通俗,浅显易懂,这也是一大特色。

但是我相信这个剧本中的李白形象、天姥山的风物,一定会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摘自《〈李白与天姥〉弁言》 郁贤皓

《新昌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本录自《全唐诗》的剡地唐诗集,也补录了数首唐人佚诗。收录地域范围以诗路主要地段剡东(今新昌境)为主,并向南北引申,涉及会稽、台山,包括山阴、上虞、始宁一路及剡县(今嵊州)金庭、太白、唐兴(今天台)赤城、台山一部。收诗三百八十多首,作者一百三十多人。收篇最多的诗人有李白34首,刘长卿23首,孟浩然15首,许浑10首,杜甫、白居易各9首,皇甫冉8首,刘禹锡7首,李端、罗隐、皮日休、赵嘏各6首,戴叔伦、秦系、张祜、贾岛、温庭筠、曹唐、陆龟蒙各5首,收诗4首以下的有宋之问、李嘉佑、司空曙等百余人,另有诗僧齐已23首,皎然16首,贯休13首,灵彻、灵一、栖白、无可等多人。

——摘自《〈新昌唐诗三百首〉后记》 新昌县政协文史委

《探秘天姥山》

譬如天姥山,于千年万年之中,它傲然存在于浙东这块土地上,而在唐朝这个文采斐然的时代,它被歌颂,被咏唱,被一大批诗人唤醒,抬头望山,俯首即“诗”,逶迤成一条蜿蜒不绝的“唐诗之路”;几个轮回之后,唐诗笔下的天姥山,再次以它深厚的文化高度引得人们去探究,去挖掘。天姥山,终究凭什么吸引着诗人多情的目光?它的前生今世,它的人文脉络,它的坎坷历程……于是,我们有了编著这本书的理由。  

历时三个月,《探秘天姥山》终于编著完成,并在第九届新是旅游节前与读者见面。我们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够为打响天姥山品牌,推动新昌旅游发展作一点有益的探索和补充。

这本书由新昌旅游局整体规划,并邀请了新昌知名人士、旅游专家和文化精英进行座谈和探讨,梳理主线,确定主题风格和定位。

本书由王卫平策划,何坚毅统筹,潘丽萍拟定大纲,第一篇《神游天姥·高度》,第二篇《走读天姥·印象》,第三篇《口味天姥·文化》,第四篇《细说天姥·民间》,第五篇《行遍天姥·指南》。

——摘自《〈探秘天姥山〉后记》

《中华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惟一授权永久使用其标志的刊物《中华遗产》20079月《唐诗之路》专版 目录

唐诗之路:中国文人的山水走廊

葛晓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山水诗与盛唐气象

傅璇琮(前中华书局总编,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走出唐诗的“唐诗之路”

竺岳兵:(“浙东唐诗之路” 提出者、绍兴文理学院特聘研究员)风雅浙东:追寻诗人的踪影

吕根华:李白的行走

王玫:意在六朝山水间

雒三桂(书画理论家):“天下第一行书”沉浮录

黄夏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智者的家园——从大佛寺到天台山

张岳明(新昌县政协副主席):神仙居处

袁因(《中华遗产》编辑部主任):唐诗之路:摸着历史的路标前行

——来源: http://www.cntszl.com 《〈中华遗产〉〈唐诗之路〉专版目录》

天姥山全国散文诗歌大赛

天姥山地处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地段,位于浙江省新昌县。历史名人李白、杜甫曾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2008年是新昌县建县1100周年。为了更好地展示新昌,挖掘天姥山品牌的文化内涵,提升新昌旅游文化品位,展示新昌的发展成果,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新昌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新昌县委宣传部、新昌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昌县作家协会、新昌风景旅游管理局、新涛华宇控股集团与《青年文学》杂志社联合承办举办天姥山全国散文诗歌大赛活动。

作品要求:参赛作品须为未曾公开发表过的散文、诗歌(含旧体诗词),内容以天姥山为主,可记景抒情写意,也可结合描写与天姥山有关的旅游文化、茶文化等。

——摘自《天姥山杯全国散文诗歌大赛征文启事》 来源:http://www.36wan.com/bbs

时间为20086月至20089月底,并于20081022在新昌大佛城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这次颁奖仪式,成为了新昌县第十届旅游节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

本次大赛的内容以“天姥山为主,可记景抒情写意,也可结合描写与天姥山有关的旅游文化、茶文化”等,期望通过散文、诗歌等文学形式,从不同侧面挖掘天姥山的文化积淀,天姥山的文化意义。

——摘自《〈东南眉目:“天姥山”杯全国散文诗歌大赛获奖作品集〉后记》

首届中国唐诗文化节(暨第十四届新昌天姥山旅游节)

首届中国唐诗文化节

昨日,记者从中国唐诗文化旅游节组委会获悉,首届中国唐诗文化节暨第十四届新昌天姥山旅游节活动方案已确定,将于2012112229日在新举行。

据介绍,以“梦回天姥、魅力天姥、创新天姥”为主题的中国唐诗文化旅游节共安排了19项活动,可谓丰富多彩。

——摘自《中国唐诗文化旅游节活动方案已定》 来源:20121026《今日新昌》第一版

昨日,我县举行中国唐诗文化旅游节媒体见面会。县领导潘岳梦、张亚东、孙嘉江、章灿贤出席媒体见面会。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潘岳梦从新昌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浙东唐诗之路的由来、中国唐诗文化旅游节的筹备情况三个方面向媒体作了通报。他说,新昌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地段,不仅是因为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是因为文化积淀深厚。唐代无数文人墨客怀着对魏晋名士的追慕情怀,自钱塘而下,一路载酒扬帆,至天姥山形成高潮绝唱,凝练成了一条史无前例的唐诗之路。近年来,新昌县委、县政府很重视“唐诗之路”文化底蕴的挖掘和学术研究,先后举行了一系列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组织编辑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今年还成立了“唐诗之路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唐诗之路”的研究、保护、传承和开发。他希望把这次唐诗文化旅游节打造成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展示文化魅力的一个重要舞台,把唐诗文化旅游节真正办成一场文化盛宴。 

据悉,本次旅游节从1122开始至1129结束,由省文化厅、省旅游局、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作为支持单位,绍兴市人民政府主办,新昌县人民政府承办。中国唐诗文化旅游节以“梦回天姥、魅力天姥、创新天姥”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弘扬唐诗文化,打响新昌“天姥山文化”旅游品牌,增强旅游产业综合实力,推进旅游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本次旅游节重点突出“唐诗文化”,主要安排了开幕式暨“七星璀璨·诗画天姥”文艺晚会、新昌越剧团成立60周年暨“唐诗之路”地方戏曲大汇演、2012年“唐诗之路”乡村游暨城南乡、巧英乡休闲节等活动。

——摘自《旅游节媒体见面会昨日举行》 来源:20121123《今日新昌》第二版

作为旅游节的主体活动之一,“相约唐诗之路”系列活动无疑是本届旅游节的一大亮点。围绕“唐诗之路”这个主题,我县策划了万口同声吟唐诗、万米长卷书唐诗和万名驴友寻唐诗等“三万“系列活动,组织社会各界参与吟唐诗、写唐诗、寻访唐诗之路,传承和发展唐诗文化。

——摘自《唐诗文化与生态文明的二重唱》 来源:20121113《今日新昌》第一版

万口同声吟唐诗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昨日下午,随着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潘岳梦宣布中国唐诗文化旅游节“万口同声吟唐诗”仪式启动,伴着古筝伴奏和茶道表演,南岩小学近1500名师生开始同声吟诵《七碗茶歌》、《春晓》、《出塞》等诗篇,学校上空缭绕着优美的诗歌诵读声。县领导潘岳梦、潘启富、王敏慧、孙嘉江、徐剑平等出席启动仪式。

潘启富在讲话中希望各级各部门根据活动要求,精心策划,通力合作,切实抓好“万口同声吟唐诗”组织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吟诵活动,全力营造节会活动声势;希望社会各个层面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人群都能够参与其中,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唐诗文化氛围;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新昌的唐诗文化,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节、企业文化节等各类载体,做深做透浙东唐诗之路文章;希望社会各界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共同参与新昌唐诗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共同推进新昌唐诗文化的弘扬、传承和发展,推动新昌文化产业的繁荣,促进新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新昌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地段,境内自然景观荟萃,人文风貌独特,是山水诗、山水画的发祥地之一。据考证,自东晋南北朝以来,众多文人墨客踏足此地,其中有400多位唐代诗人在此留下了1500多首华丽诗章。今年,恰逢首届中国唐诗文化节暨第十四届新昌天姥山旅游节,整个旅游节围绕“梦回天姥、魅力天姥、创新天姥”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万口同声吟唐诗”活动是中国唐诗文化旅游节活动内容之一,通过工农学商兵等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吟唐诗活动,营造一种在天姥山下、沃洲湖畔、新昌江边、大佛寺中、田间地头等不同场景开展吟诵唐诗的美丽意境,让社会各界都来学唐诗、读唐诗、通唐诗,传承发展唐诗文化,宣传推介美丽新昌。

——来源:2012118《今日新昌》第一版 《我县“万口同声吟唐诗”活动昨日启动》

万米长卷书唐诗 

1124上午,万米长卷书唐诗活动在江滨路举行。省文化厅巡视员、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刘孟达,原县政协主席王学洪,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潘岳梦,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敏慧,副县长赵立,县政协副主席徐剑平出席启动仪式。 

鲍贤伦说,唐诗是中国所有文学样式中成就最高、最大众化的样式,书法艺术也是中国所有艺术样式中最典型、最大众化的样式。新昌的天姥山、唐诗之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最能激发诗人和书法爱好者灵感的地方,新昌的书法活动也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创作氛围。近年来,新昌县委、县政府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文明进程,已形成“全民唐诗,全民书法”的艺术氛围。 

启动仪式由赵立主持。启动仪式结束后,还举行万米长卷书唐诗活动。鲍贤伦首先开笔,写下苍劲有力的“唐诗之路”四个大字。800多名学生、100多名机关干部参加书写活动,在万米长卷上写下一首首唐诗,现场场面浩大。

——摘自《万米长卷书唐诗活动启动》 来源:20121126《今日新昌》第一版

万名驴友寻唐诗

1124,万名驴友寻唐诗启动暨第五届天姥山登山节开幕仪式在天姥林场举行。长三角地区20多支驴队的350多位驴友重走唐诗路,在天姥山上穿越时空与诗仙相会。县领导顾向红、王军、吕国民、袁振华到现场看望慰问驴友和工作人员,并与驴友一起欣赏精彩的晚会。

天姥山秀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山水文化和唐诗文化给驴友们留下美好的印象。中国登山协会高山探险部副部长次落说:“风景特别漂亮,游步道保持着原始的风貌,特别难得的是一点垃圾都没有。”山野中国户外杂志社编辑赵毅鹏说:“将唐诗文化与户外运动结合起来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建议今后可以多加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但又不能有太多人为的痕迹。” 

——摘自《350位驴友天姥山上梦李白》 来源:20121126日《今日新昌》第二版。

“探秘天姥山·走进唐诗路”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

1123,“探秘天姥山·走进唐诗路”主题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在达利丝绸工业园举行。39幅(组)获奖作品,不仅有大佛寺、天姥山、沃洲湖、穿岩十九峰等景区的山水风光,而且有“唐诗之路”上的古村、古桥、古居、古驿道等名胜古迹,较好地反映了新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

——来源:20121127日《今日新昌》第一版 《“探秘天姥山·走进唐诗路”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出》

唐诗之路学术报告会 

1123上午,作为首届中国唐诗文化节暨第十四届新昌天姥山旅游节重头戏之一的唐诗之路学术报告会在白云山庄举行。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浙江大学教授、省旅游局规划处原处长何思源,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傅璇琮作学术报告。此次报告会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与中国唐诗文化旅游节组委会联合举办。我县各部门、乡镇有关负责人,旅游和文化系统干部职工,唐诗之路学术研究爱好者200余人聆听报告会。 

会上,陈尚君作题为《以新昌为中心的“浙东唐诗之路”的文化意蕴及其开发利用》的报告,在阐述“浙东唐诗之路”浓厚的文化意蕴后,对“唐诗之路”的开发利用提出意见。何思源作题为《唐诗之路的旅游开发》的报告,指出“唐诗之路”是融合茶道文化、唐音之路、书道之路、陶瓷之路等的文化旅游宝藏,要把唐诗文化的丰富内涵融入到旅游景区的建设、旅游线路的构建、旅游文化的表达、旅游商品的开发中。傅璇琮作题为《“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我见》的报告,结合周边县市在“浙东唐诗之路”开发利用中所做的工作,就推进“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出建议。 

报告会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潘岳梦主持。在听取专家们的学术报告后,潘岳梦指出,“浙东唐诗之路”是我县学者竺岳兵率先提出,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的一个新昌文化品牌,要好好珍惜、保护。潘岳梦表示,“唐诗之路”不但是精神之路,还是产业之路、文化之路,涵盖面广,内容丰富,要继续加大对“唐诗之路”的研究力度,拓宽研究领域,拓展研究深度;要切实加大保护、传承力度,保护好有关遗存、遗迹和生态植被,传承好“唐诗之路”;要站在精神文化的高度,在保护的基础上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经济资源、产业资源。他说,新昌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地段,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方面要起带头作用,真正把“唐诗之路”建成精神文化之路、旅游产业之路。

——来源:20121126《今日新昌》第一版 《唐诗之路学术报告会举行》

             

关键字: 唐诗之路 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