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唱热爱故乡的好诗
2012-02-13    海棠依旧    唐诗之路
打印自: 唐诗之路
地址: http://www.cntszl.com/listshow.aspx?id=3322
一首歌唱热爱故乡的好诗

故乡行

丁仲礼

为客虽散淡,转眼却年关。

朝辞燕北云,午见越中山。

故土久相违,父老常梦牵。

又闻粽叶香,重逢少年伴。

伙伴相呼引,新醪盛大碗。

殷殷劝佳味,侃侃话巨变。

村中皆新舍,岁末有余款。

保障为老弱,工作待壮健。

畴昔田家苦,忆及胆犹寒。

农闲多杂务,农忙无早晚。

汗透身上衣,心忧盘中餐。

胸底起块垒,人前可敢言?

天地留仁心,故国得时贤。

改革纾民瘼,开放除国患。

悠悠三十载,野老开心颜。

但愿国运久,无叹民生艰。

                          壬辰年春节于浙江嵊州

 

 

              一首歌唱热爱故乡的好诗

                  ——读丁仲礼的《故乡行》

发在201222《今日嵊州》第一版上的、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写的《故乡行》一诗真好。

    作者选择 放情长言”的歌行体来表达;歌行体不受对仗的约束、不必讲究平仄,也无须每句字数相同;通俗明快,奔放自由,真是一种好形式。因为这样的形式更能表达回故乡、见故乡、爱故乡的深情。

好形式当然是为好内容服务的。诗歌一开头就交待诗人工作在外、客居异乡。在开篇“为客虽然散淡”里用了个“散淡”(也作“散澹”)似乎透着悠闲之情,其实承担着国家重任,何来悠闲之有?忙,是他生活的主旋律。所以第二句便说“转眼却年关”,说明在紧张中时间过得特别快,“转眼”便迎来“年关”佳节,可以回乡探亲了。于是喜悦之情喷薄而出:“朝辞燕北云,午见越中山”,字里行间,充满着从“燕北”到“越中”的便捷、神速和轻快;读着这洋的句子,人们自然会想起《木兰辞》里“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的名句,可细细一想,显然是完全不同的情感格调:一个是离去,离亲人而去,戍边抗敌,虽然没有悲哀,但是颇具悲壮;一个是回家,回故乡,探亲会友,显示着兴奋和喜悦。接着说“又闻粽叶香,重逢少年伴”,这里的一个“又”、一个“重”,不仅写诗人回想之再和故乡亲人的盛情接待,而且写出了诗人自己难忘故乡、故交,显示了游子“故乡行”的互利双赢,集中表现了对故乡的挚爱深情。第三唱的是故乡巨变,这是作者着力要表现的内容。层次安排得很清晰,一句“村中皆新舍,岁末有余款”可是抓住了典型,“皆新舍”是说大家住得好、“有余钱”是说人们手头宽裕,故乡人们生活之好可见一斑:有“新舍”还有“余款”,这在地大物博的中国有多少个世纪来所无法解决的,期间有多难,谈何容易!而今成了现实。但诗人认为这个变不是轻而易举,接着把“变”放在对比中,放在回忆中:“畴昔田家苦,忆及胆犹寒”给我们展示“畴昔”的“苦”与“寒”,你看“汗透身上衣,心忧盘中餐”和“农闲多杂务,农忙无早晚”多么的艰难。这样的艰难似乎还不甚、仅仅是外在的、物质的,还可以忍受,那“胸底起块垒,人前可敢言”是内在的、精神的苦难,这才让人浮想联翩,真正的催人潸然泪下:分明是颗米难进,还不让言讲;分明是真理在握,还遭受批斗。何其苦也!不过所幸的是“天地留仁心,故国得时贤”。诗人并不让我们一味沉沦在苦难的回忆里,老天菩萨开眼,中国到底“得时贤”而大变,中国到底出现了“改革纾民瘼,开放除国患”的美好,那些治国无能者天理昭彰,死的死了、抓的抓了,换了天地。造成人们艰难苦恨的根子拔了,改革和开放,开启了国家强盛、生活富庶、民族和谐的大门;国家出现了盛世大平的繁荣景象。哦,真快,一晃30年!“悠悠三十载,野老开心颜。”这大概就是作者“故乡行”中见到的根本变化,“野老开心颜”一句抓住了典型来表达中心,令人心悦诚服,也让人喜上眉梢。于是诗人禁不住心中的期盼,他大声喊出了人们共同的心语:“但愿国运久,无叹民生艰。”我们看得出,诗人在这龙年到来的时刻,怀着美好的心愿,代表着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人们“无叹民生艰”,希望百姓安居乐业,祈求人民幸福安康,祝愿民族永享太平!这不只是诗人个人的心愿,而是全民族的、全体人民的心声!诗歌到这里戛然而止,自然让读者觉得言虽尽,而意无穷。留下的是甜甜的联想!

    全诗没有刻意雕琢,更没有装腔作势,实实在在,情真意切,明白流畅,读来朗朗上口。真是一首歌唱热爱故乡、热爱巨变着的故乡的好诗!

 

                                    写于2012.2.4.

 

关键字: 一首 歌唱 热爱故乡的 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