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路定义浅释
2011-03-10    KK    唐诗之路
打印自: 唐诗之路
地址: http://www.cntszl.com/listshow.aspx?id=3063
唐诗之路定义浅释

唐诗之路并不单是一条唐诗铺起来的路,不是这样一个概念。唐诗之路要从两层含义上来理解:

第一、它是一条从钱塘江开始,经过西陵、萧山、柯桥、绍兴、上虞、嵊州到新昌,再到天台山、临海延伸到温岭、温州,还有从奉化到宁波到余姚出来。新昌正处于唐诗之路和支线交接处的中心地段,文化底蕴特别深厚,是唐诗之路的精华地段。这是个路线问题,很好理解。问题出在对唐诗之路第二层含义的认识上。

第二层含义:就像我们平常说的“文艺路线”、“思想路线”那样意义上的抽象之“路”,这是深层含义。
       
“文艺路线”、“思想路线”的“路”,与“唐诗之路”的“路”,都属“思路”范畴,不同的是:前者是靠逻辑思维,后者是靠形象思维。诗人凭借浙东山态水容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的感性素材(题材,或谓载体),通过想象、联想和幻想,结合自己炽热的感情,进行概括和集中而喷发为诗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思路。这是“唐诗之旅”、“唐诗文化”不能替代的。作为文学艺术的唐诗之路,它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宗教的、书法、绘画、戏曲、音乐、园林、建筑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比如说孟浩然,他在公元731年腊月初八日到我们大佛寺来礼拜,假如没有大佛寺,他来干什么?腊八粥谁给他烧啊?他喝了粥以后才写诗,否则,他凭空写什么诗啊?在这里,大佛寺就成了孟浩然写《石城寺礼拜》诗的题材(载体)。

再如天姥山, 1999年国际学术会议的最大成果是天姥就是王母的研究成果。李白等人就是冲着这个王母来的。没有天姥,就没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从文学的题材论来讲,大佛寺、天姥山等等就是写诗的题材。某一座山,某一条河,某一个历史人物,它都有一定的文化特征、文化特性吸引着诗人,诗人呢,结合他自己当时的思想感情转化为一种感慨而写诗,于是在唐诗之路上,留下了1500多首诗啊!我们这里的山水,东晋以来的十八高僧,十八名士在这里的活动,吸引了451位唐代诗人的到来。假如没有这些文化积淀、没有这山水,这些诗人是不会来的。李白写《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时,是游了泰山以后写的,他的家就在泰山下的大汶口,他写梦游泰山好不好啊!他为什么要写《梦游天姥》啊?因为泰山有的是秦王汉武唐帝国的祭祀文化,没有神仙领袖之一的王母文化,天姥山才有王母这文化积淀。而当时李白恨透了朝廷,所以李白尽管在泰山下面,还是写了《梦游天姥》这首诗。这首诗至今被人们歪曲成“游仙诗”,诗中“”。所以我说诗是反映具体事物的,具体事物是被诗反映的。唐诗之路的二层含义,笫一层含义说的路,是一条具体的路线;笫二层含义则是抽象的,就象“政治路线”、“思想路线”、“文艺路线”那样的路,不同的是一个是用逻辑思维,诗是用形象思维。
关键字: 唐诗之路两层含义 一条路 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