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演讲摘要
2010-10-16    本站编辑    浙东唐诗之路
打印自: 唐诗之路
地址: http://www.cntszl.com/listshow.aspx?id=2962
在“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演讲摘要

浙 东 唐 诗 之 路

 重视地域文化,促进学术繁荣
——以浙东唐诗之路为研究重心
 
竺岳兵
 
v    新昌县与唐代文学,与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结有不解之缘。
v    新昌共举办过十次以唐诗之路为主题的大、中型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v1990年,提出——
     我向当时在南京参加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年会的学界泰斗傅璇琮先生和郁贤皓先生等提出唐诗之路,得到了二十三位与会者的联名书面支持!  
v1991年,肯定——
     我在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首届唐宋诗词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宣读了唐诗之路论文,会议以书面形式予以肯定。
v1993年,正式发文——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正式发文,命名为浙东唐诗之路 ,并把它作为中国文学上的专用名词。  
v1995——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发来了贺辞:  浙东,自晋代起,渐成为人文荟萃之地,源远流长的山水诗在此滋生,与之有联带关系的书法、绘画以及宗教等,也在这一地域达到鼎盛。唐以降,许多壮游的文人、失意的诗人以及宦游官吏在浙东一带流连忘返,吟咏不绝,使浙东一带再次成为唐诗发展中一个特异的地区。对于这一人文现象,唐诗之路是一个形象、具体而科学的概括和归纳。
 
v二十多年来——
    我们 编著出版了《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唐诗之路唐诗总集》等12专著;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了一百五十余篇论文;考证出451位唐代诗人在浙东的事迹和与唐诗之路有关的1500首唐诗;论述了山水诗、佛教、道教、书法、士文化等的七大文化底蕴;还有论证李白四入浙江、天姥即王母 100多项新的学术观点和发现。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有30多万篇文章论述、报道、介绍唐诗之路 
v    唐诗之路,是唐代诗人的乐园!亦是唐代文学研究者的七彩路。
    这条路今后怎么走?我想借这圣洁的学术讲坛,谈谈我的两点想法
    一、建设研究所:
       研究所是中国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会和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的工作场所,用地10亩。这是已经取得的其中5亩的土地证;这是初步考虑的建筑平面图;这是初步考虑的大门建筑效果图。这是学术综合楼,这是将按二级图书馆标准建设的藏书楼,其他长方形图是研究兼住宿的专家楼、生活用房、庭院等。
 
v古人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追求。我们如果把读书行路系作个比喻,那么读万卷书好比是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前人留下的知识和能力的金山,而行路则是将要真正得到这座金山的有效途径。这是我这篇《重视地域文化,促进学术繁荣》论文的观点,也是我们希望把它建成为唐代文学研究基地的初衷。
v我们希望能够珍藏您的著作,我们欢迎您到这里来实地考察和搞研究。
 
v二、按照2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招投标的规定,我们正在争取研究所成为该项目第15地域文化研究的基地。
v1浙东唐诗之路课题有鲜明的原创性、开拓性。
v2唐诗之路课题概括和归纳了山水诗、佛教、道教、书法、绘画、士文化等与唐代文学的联系,因而它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建设意义。
v3浙东唐诗之路有较丰富的、与投标课题相关的、积累了20年的前期研究成果。
 
v4更重要的是:浙东唐诗之路 一直得到了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的大力支持!在座的领导和代表中,您,或您的老师,是当年浙东唐诗之路 的倡议人。也就是说,我们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学术研究队伍。我借此学术圣坛,呼吁大家给予各有关方面的合作!希望会议为实现这个愿望而鼎力支持!谢谢!
 
 
关键字: 地域文化 研究所 唐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