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大师与沃洲刍言
2008-12-19    张嘎    浙东唐诗之路
打印自: 唐诗之路
地址: http://www.cntszl.com/listshow.aspx?id=2302
智者大师与沃洲刍言

 
智者大师与沃洲刍言
 
智者大师,又叫智?,陈隋时期的高僧。俗姓陈,贵族出身,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他三十八岁那年,离开当时的首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到浙江省天台山,先后住了二十余年,创立了中国佛教的第一个宗派--天台宗。他死在新昌大佛寺,今大佛寺放生池边建有“隋智者大师纪念塔”,这是大家知道的。
但是,倘问智者大师为何远离河南故土,离开京都来天台山?则连佛门高材也没能就清楚。唐道宣律师在《续高僧传》中说,他是为了“欲启禅门”而来的。“欲启禅门”为何必至天台山呢?道宣未说。明传灯法师在《天台山方外志》说:天台山“山水幽清,林木深邃”,宜于修禅。然而倘问天下幽清深邃的山水很多,他为何偏来天台山呢?这就至今无人究悉了。
笔者近读唐道宣律师撰的《续高僧传》,忽有所得,这就是:智者大师为仰慕沃洲、狷追先贤而来此间的;他在沃洲逗留过一些时日,并由沃洲溯剡溪上游(今称新昌江,狭称柘溪、石桥溪)去石桥、佛陇的。今将此偶得写出来,一则抛砖引玉,请大家深究,一则希冀对我县的旅游事业有怕裨益。
据《续高僧传》记载,智者大师十八岁剃染为僧,先后拜法绪、慧旷、慧题等名僧为师。三十岁到陈代的首都金陵讲经说法时,已使朝野僧俗高流倾倒和敬重。但他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而立志“欲启禅门”,自运炉锤,独造家风。于是不顾帝王僧众的多方挽留,而“率其学秆”,毅然“挟道南征。”
他“南征”的目的地在哪里呢?透过《续高僧传》的神奇般的描绘,我们可以看到是在沃洲。《传》云:智者临行前做了一个梦,梦见“岩崖万重,云日半遮,其侧沧海无畔,泓澄在于其下”的胜景。梦醒后问他的徒弟,徒弟都说:“、此乃会稽之天台山也是圣贤之所托矣!昔僧光、道猷、法兰、昙密,晋宋英,无不栖焉”智者听了,便离京南下。
这里说的“岩崖万重,云日半遮”的山,即天台山。我们知道,天台山是仙霞岭脉的东支,西南接括苍、雁荡,北东向经今新昌、宁海、奉化三县,折转至鄞县入,财起而为舟山群岛。所谓“会稽天台山”,指位于会稽郡范围的天台山脉,如沃洲山、石城山等。“在于其下”的“泓澄”,就是群山叠嶂,绿水萦迴的沃洲。梦中见到的道猷、法兰等“晋宋英达”,则是唐白居易在《沃洲山禅院记》中说的十八高僧和十八名士了。佛教徒喜借用梦幻说出生活中的真事,何况那些学徒是醒着时说的,由此可知他此行的目的地。
        
 
关键字: 智者大师与沃洲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