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路 / 诗路概况 / “浙东唐诗之路”学术成果-服务玉环“两会”
“浙东唐诗之路”学术成果-服务玉环“两会”
2014-02-11    本站    唐诗之路    点击: 3212

浙东唐诗之路学术成果】

浙东唐诗之路之由来及意蕴

由来 “浙东唐诗之路”,于1991年5月由新昌竺岳兵先生正式提出,立即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竺岳兵先生之提出这一建议,是经过长期潜心研究的,他并数次邀请国内外著名唐代文学研究专家沿曹娥江、剡溪至新昌、天台等地考察,对这一带富有文化内涵的胜地,专家学者极为赞赏。1993年8月18日,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正式发函,同意成立"浙东唐诗之路"的专称,并希望"浙东唐诗之路"的研究与开拓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摘自《〈唐诗之路综论〉序》傅璇琮

含义 浙东唐诗之路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表层含义,指的是一条道路:它始自钱塘江,经浙东运河过绍兴、上虞,再溯剡溪,经嵊州、新昌、天台,到临海,这是干线。还有进入干线的支线,如浦阳江、东阳江、好溪、奉化江,甬江等;经奉化、宁波、余姚,再过上虞到钱塘江的支线。

唐代时只占全国国土百分之零点一三的浙东,竟有百分之二十二的唐代诗人倘佯在这条线上,留下几千首唐诗。

第二层是深层含义,“唐诗之路”则是形象思维的思路,是诗人凭借浙东山水和人文底蕴,通过想像、联想和幻想,形成审美意象,进行概括和集中,结合诗人的思想情感而喷发为诗的过程。

——摘自《剡溪——唐诗之路》附文 竺岳兵 来源:《梦回天姥·浙东唐诗之路》

三要素 按照愚见,所谓“唐诗之路”,是指对唐诗特色的形成,起了载体作用的,具有代表性的一条道路。根据这一定义,则这条道路由以下三个要素构成:

(一)范围的确定性: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内,有大量的风望甚高而格调多样的唐代诗人游弋歌咏于此。(二)形态的多样性:诗人在这一区域旅游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三)文化的继承性:这一地区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唐诗有着整体性的渊源关系。三要素中的任何一项,都不能单独形成或构成“唐诗之路”。准上,则剡溪当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唐诗之路”。

——摘自《剡溪——唐诗之路》 竺岳兵 来源:《梦回天姥·浙东唐诗之路》

文化底蕴 唐诗之路七大文化底蕴:

一、以中国山水诗奠基人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发祥地

二、以“般若”学“六家七宗”为代表的、改造外来佛教成中国化佛教时期、佛学修行者的中心地。

三、佛教在中国盛行时期的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的诞生地——天台宗。

四、以王母为中心的道教巩固充实时期上清派的发源地

五、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圣地

六、以元嘉年间天姥山山水画为标志的中国山水画的源头

七、以谢安为代表的士族文化的中心地

——摘自《剡溪——唐诗之路》附文 竺岳兵 来源:《梦回天姥·浙东唐诗之路》

意义 “浙东唐诗之路”的提出,确很有意义。它首先是拓展我们唐代文学研究的领域,并可把唐诗与六朝遗风、山水胜景、社会民俗、佛道玄理、园林建筑、书画音乐等交融探索,从而显示浙东文化的特色,如我曾经说过的,浙东文化如同山水景观,于秀丽之中含质朴,于自然之中寓哲理。

其次,“浙东唐诗之路”极有现实性,开发利用价值极高。近几年来,新闻报道中也曾提出,应当让“唐诗之路”尽快从学术研究方面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旅游产品。我觉得这能开拓我们的视野,很值得重视。这样,既能充实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也可使国内外游客和广大群众更真切地领受和欣赏唐诗的魅力,使唐诗更接近现实,走向世界。

——摘自《〈唐诗之路综论〉序》傅璇琮

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之主要学术成果

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  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成立于1991年。民政字号50233784-2,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民办学术研究机构。本社原称新昌唐诗之路研究开发社,2000年改用今名。本社社址在新昌,故全称为: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但其任务,则是以浙江东部地区的人文、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名誉会员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文史工作者。研究社专职人员5名。

——摘自《唐诗之路》来源:http://www.zjxc.gov.cn 

《剡溪——唐诗之路》 原题为《剡溪是唐诗之路》,到1991年收入《中国首届唐宋诗词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时,题目改为《剡溪—唐诗之路》。本书在原文的基础上,收进了一部份新的研究成果,如游弋浙东的唐代诗人数量、诗篇数量等。

——摘自《剡溪——唐诗之路》 竺岳兵 来源:《梦回天姥·浙东唐诗之路》

(此文已上传在:新昌新闻网>>区域文库>>诗路

臧维熙(中国旅游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安徽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大作《剡溪──唐诗之路》已拜读,具有开拓精神,论证充分,很有说服力。如果浙江省旅游局能作为重点项目推出去,你的理想就实现了……总之,唐诗之路的开发研究是极有意义的战略课题。                                                              

1991年7月20日 

罗宗涛(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教授、前所长兼系主任、唐代文学会监事、文学院院长、教务长)

大作《剡溪──唐诗之路》拜读之余,不胜钦佩之至。我国山水,少有纯以自然景观而克享盛名者,多以自然与人文相结合,方得驰名遐迩,传声千世。今贵社把握此精神而欲有所开发,其成功将可预期。

松浦友久(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

大作《剡溪──唐诗之路》已由坂君转送接到,谢谢。拜读后,深佩卓见与功力。

1991年秋

陈允吉(复旦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

先生大著《剡溪──唐诗之路》已奉收。先生的论文,广搜博讨,以大量事实说明剡溪唐诗之路与有唐一代诗人的创作活动的密切关系,非惟说服力强,亦足以开发唐诗研究以往常忽略的一个方面。读后获益特多。

1993年3月22日 

钟陵(中国旅游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这次南京学术会议,您的文章《剡溪──唐诗之路》已收入论文选,并在发给几个全国性大型杂志的报道中作了重点介绍。

章志清(中国基建优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浙江省基建优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高级经济师)

《剡溪──唐诗之路》论证严密,很有说服力。这条诗路,是浙江人民的宝贵财富,必将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

裘亚卫(台湾《嵊讯》主编)

有幸读到大作《剡溪──唐诗之路》鸿文,感佩命题高明,论证周延,重振剡溪在文人雅士间之英名,且开拓旅游,俾益剡地经济……《剡溪──唐诗之路》已于13期刊出,因大作之露布,增光《嵊讯》之篇幅,使两岸乡亲增进乡情乡史之认识,先生之功大焉。

1994年3月1日 

周寅宾(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您的大著《剡溪──唐诗之路》,在海内外影响很大。今年6月

《湖南日报》社办的《文萃》文摘报还摘录了您的大著,将“唐诗之路”与“丝绸之路”并提。现寄上该报剪报一份,以供纪念。

1994年7月27日 

王勇(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剡溪──唐诗之路》一文甚见功力。唐诗研究历代名家辈出,史料发掘殆尽,增一字减一词已属不易,先生能立足地方,倡“唐诗之路”一说,为学界开一新生面,令人鼓舞,值得敬佩。

6月20日承蒙向导,与野本先生实踏唐诗之路,游览山水胜景,一草一木皆似诗,一石一宕尽成文,领略了剡溪的人文景观,对将来的开发寄予厚望。

1996年8月1日 

——摘自《学术名流评〈剡溪——唐诗之路〉诸文》  来源:《唐诗之路综论》(此文已上传在:唐诗之路 / 学界评论

唐诗之路系列丛书 《浙东唐诗之路系列丛书》包括《唐诗之路综论》、《唐诗之路唐诗总集》、《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资料索引》四种书,我深知这是竺岳兵先生20年来从事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的重大学术成果。对于从事唐代文史研究的学人来说,这套丛书必将成为案头必备之书。因为要知道唐代有哪些诗人到过浙东,何时到浙东的,到过浙东哪些地方,写有多少有关浙东的诗篇,留有什么佳话趣事和古迹遗踪,只要查阅这四本书,就可以解决或找到线索,省去许多遍查典籍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以为这套丛书是研究唐代文史重要的参考书。

——摘自《热烈祝贺〈浙东唐诗之路系列丛书〉出版》  来源:http://www.cntszl.com

《唐诗之路综论》选辑了自1991年以来有关“唐诗之路”的一百余篇论文、报导及其他有关的文献资料,包含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评论,如“唐诗之路”形成的原因,“唐诗之路”的文化底蕴,“唐诗之路”在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等。《唐诗之路唐诗总集》共收与浙东有关的唐诗1505首,按“唐诗之路”路线设立词目,对这一路线上的古今地名、景名一一加以阐释。《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共考录451位唐代诗人游历浙东的时间、路线、交友、事迹、诗篇等。《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资料索引》,则为读者作进一步考察、研究提供方便的工具书。

——摘自《传统与现实结合之新探索》 傅璇琮  来源:光明网(首页 > 文化 > 文学遗产

近二十年来,君几乎用全部精力,对晋唐诗人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唐代诗人的浙东行踪及其写浙东的诗篇,进行爬梳搜集,潜心钻研,终于写出了这本名为《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的学术著作。

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是前贤未及的唐代诗人浙东行踪及其诗篇的考证,或对前贤研究中的错误进行订正,谓之"考证",共61人。这些都是竺君独到的见解和发明,是本书中最精彩的部分。中编是前贤已有的考论,或不够精确,或众说纷纭,本书予以补正和疏理,谓之"附疏",共162人。下编是前贤已经考明唐代诗人行踪及其诗篇的,不需要补正,径以录入,谓之"附录",以示不敢掠人之美,共228人。全书合计共考录451位诗人。

首先,作者能详细掌握诗人的生平资料,较正确地把握诗篇的内容,结合作诗的时间和地点、交游等有关材料,考证出前贤从未注意到的史实,解决了不少过去未能解决的问题。

其次,作者对浙东的历史地理和行政建置沿革非常熟悉,前人往往用现代地理去解读唐诗和诗人行踪,造成不少错误。君把握历史地理的变迁和行政建置的沿革,对一些唐诗和诗人行踪进行深入考证,订正了前人的错误。

再次,君长于从诗篇内容的分析理解入手,结合其它资料,能正确地钩稽出诗人的思想和行踪。

——摘自《〈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序》 郁贤皓 来源:《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

(此文已上传至:唐诗之路 / 诗路概况 /

唐诗之路系列丛书(二) 根据竺岳兵先生在《后记》中的介绍,第二套《唐诗之书系列丛书》将由《唐诗之路唐诗选注》、《唐诗之路名胜词典》、《天姥山研究》、《唐诗之路上的爱情故事》等七本书组成,我们单从这些书名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套饶有趣味的知识性读物。

——摘自《〈唐诗之路唐诗选注〉序》 傅璇琮 来源:《唐诗之路唐诗选注》

唐诗之路系列丛书(二):《唐诗之路唐诗选注》(竺岳兵、俞晓军编著)、《天姥山研究》(竺岳兵著)、《唐诗之路名胜词典》(竺岳兵、李招红著)、《唐诗之路唐诗鉴赏》(竺岳兵著)、《唐诗之路爱情故事》(竺岳兵著)、《唐诗之路之典故趣谈》(竺岳兵、俞晓军著)、《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资料汇编》(竺岳兵、李招红编著)。

——来源:《唐诗之路唐诗选注》、《天姥山研究》

目前已出版《唐诗之路唐诗选注》(中国国学出版社,2008年)和《天姥山研究》(中国国学出版社,2008年),待出版《唐诗之路爱情诗选》、《唐诗之路名胜词典》、《唐诗之路成语典故》。

——摘自《研究社成立21年成果选》 来源:http://www.cntszl.com

《唐诗之路唐诗选注》是从丛书中的《唐诗之路唐诗总集》中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唐代诗人歌咏浙东的诗来进行诠释的。该书注释部分运用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使注释更接近唐诗作者的原意。《唐诗之路唐诗选注》由竺岳兵和弟子俞晓军合作完成,李招红助理研究员做了许多前期工作。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华书局前总编傅璇琮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

——摘自《〈唐诗之路唐诗选注〉面世》 来源:http://www.cntszl.com

《天姥山研究》所述,上起九千年前的史前时期,下迄当代。对天姥山之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尽力调查甄录。书中叙事,仿依《水经注》例,源委支派,出入分合,一路所过,搜渠访实,力避遗漏,尽去讹误,以山脉为上下,确水系作纵横,古则详其因革,今就著其形要,自当取证于史志记载。除史证以外,博采诗文,广纳逸事、多辨传闻,相互参稽,细求客观,务要正确,还天姥山古今地理人文之真相。

本书所述的范围,第一章与第二章,仅限于自然地理上的天姥山,其它各章,从人文地理考虑,所述范围扩大到天姥山周边的沃洲、石城等地,在表述时用天姥沃洲、天姥石城等以示区别,即今称“大天姥山概念”。   ­

——摘自《〈天姥山研究〉引言》 竺岳兵

《梦回天姥·浙东唐诗之路》为了纪念新昌县建县1100周年,政协新昌县委员会组织出版一套丛书,其中分配给我的任务,是把我已经发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的有关新昌县部分的论文,以及国内外学者对这些论文的评述,整理成册出版。

现在呈文在这里的,都是唐诗之路与新昌县有关的几篇论文。按内容分,有这样三类:一是与新昌直接有关的论文,如《剡溪——唐诗之路》、《天姥山得名考辨》、《晋唐名人与沃洲山水——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考释》、《〈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旨新解》;第二类是与新昌关系密切、同时也旁及周边县市的,如《李白行踪考异》、《李白“东涉溟海”行迹考》;第三类论文,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李白何以如此钟情天姥山而收进本书的。

——摘自《〈梦回天姥·浙东唐诗之路〉自序》 竺岳兵

在新昌举行两次国际学术会议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 本次会议由唐代文学学会、浙江新昌唐诗之路研究开发社和中外合资越州制药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由南京大学主办,1994年11月下旬在浙江新昌县举行。会议实到代表95人,其中中国学者72人(包括香港、台湾学者),日本学者13人,韩国学者9人,马来西亚学者1人。会议共收到论文70余篇。

会议期间,与会学者就浙东山水与文学的关系进行了充分的、有意义的探讨,也相对集中地提供了一些唐诗与越中山水、唐人越中山水诗美学的、社会的内涵以及浙东籍诗人研究的论文。本辑论文集(《唐代文学研究》第六辑)将此类论文单列在一起,竺岳兵先生的两篇旧文,作为唐诗之路和新昌山水人文资料,也附于论文之末,以期引起学术界、文化界和旅游界的更大关注。

——摘自《〈唐代文学研究〉第六辑·编后记》

“李白与天姥”国际学术研讨会 1999年5月21日至24日,中国李白研究会与浙江省新昌县人民政府联合召开了一次“李白与天姥”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李白研究会特别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共50多人,包括中国大陆代表40余人和美、日、加、俄、德、澳、韩八国及台湾、澳门地区的代表12人。其中有许多代表是当代学术界第一流的著名学者。如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华书局编审傅璇琮先生,南京大学教授周勋初先生,台湾原唐代学会会长、东海大学教授杨承祖先生,俄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东方学研究所教授Igor S.Lisevich(李谢维奇)先生,加拿大麦基尔大学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Robin D.S.Yates(叶山)先生,澳大利亚麦夸瑞尔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Daniel Kane(康丹)先生,德国科隆大学教授Volker Klopsch(吕福克)先生,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韩国中语中文学会会长柳晟俊先生等参加了这次会议,使会议大为增光。

众所周知,李白一生对剡中风光特别热爱,诗中经常提到“天姥”等名山。尤其那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东鲁诸公》诗,气势磅礴,迷离惝恍,千余年来脍炙人口,激动人心。广大人民乃至世界各国人民受此诗的激励,都想一睹天姥真容。但是,对此诗内容的理解,学术界却存在众多不同意见。为此,召开一次国际会议来专门讨论这些诗,并将会议放在天姥山所在地新昌召开,显然是很有意义的。

会议代表提交的论文多集中在讨论《梦游天姥吟》一诗的内容主旨及天姥山得名的由来,因此,会议在这些问题上讨论得较为深入,并在天姥山得名的由来等问题上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看法。会还组织代表实地考察了天姥山,为天姥山树了碑。从而使代表们对天姥山有了感性认识,并加深了对李白诗歌的理解。会议还讨论了李白描写浙东风光的诗歌,交流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研究李白诗歌的情况、特点和方法。

——摘自《〈中国李白研究·李白与天姥国际会议专辑〉序》 郁贤皓

关键字: 学术成果 玉环“两会”
相关文章
竺岳兵研究“唐诗之路”情况综述 - 2023-07-24 09:40:52 - 点击: 3339
唐诗之路外的风景——追忆竺岳兵先生 - 2021-09-10 16:33:33 - 点击: 1989
剡溪──唐诗之路 - 2021-03-17 08:57:46 - 点击: 4634
寻踪绍兴山岭古道 - 2020-12-02 23:21:55 - 点击: 1689
竺岳兵先生的学术之路 - 2020-12-02 12:39:03 - 点击: 1884
概况 - 2018-12-29 14:54:08 - 点击: 7377
【公告】本站联系方式 - 2018-12-27 15:10:58 - 点击: 1770
传承,并创造“经典”:刘跃进《走进经典的途径》 - 2018-08-06 08:13:46 - 点击: 2482
曼德拉 - 2017-10-12 08:47:55 - 点击: 1727
天姥山得名神话轨迹 吕洪年 - 2017-10-06 21:17:02 - 点击: 2731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Email给朋友 打印本文
最新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时间 作者
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内容:
  1.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作品 。
  3.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浙东唐诗之路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4. 网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网站中的任意内容。
  5. 网站内所有的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和浙东唐诗之路共同所有,任何人需要转载社区内文章,必须征得原文作者或浙东唐诗之路授权。
  6. 网友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1991-2015 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
:::浙江绍兴新昌县南明街道永安巷6号 电话:0575-86027224 :::
::: 选用本网站文章和图片,请置名本网,否则为侵权。 :::
::: 备案序号:浙ICP备12033077号-1:::
公安备案号: 3306240200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