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路 / 文库 / 赵朕 王一心:文化人的人情脉络
赵朕 王一心:文化人的人情脉络
2009-11-30    kk    浙东唐诗之路    点击: 3790

赵朕 王一心:文化人的人情脉络

   赵朕、王一心   

文化人因思想学识丰富,交游广阔,性情洒脱,其率性常引后人神往。本文选取了文化人的种种社交生活片段,勾勒出了文化人的人情地图,于细节处见人情冷暖,从小事看前辈风范,管窥学界风云……

 

亲情——杨荫杭:对女儿杨绛“无为而治”

 

 

 

钱钟书与杨绛

 

  无锡人杨荫杭和杨绛父女都是文教界的精英。

 

  杨荫杭生于1887年,早年就读于南洋公学。后来,由于学习成绩优秀,被派往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他在日本很快就接受了孙中山、黄兴等人的革命思想,于1900年的春天,发起留日学生成立励志会,从事反清爱国活动。1902年他在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回到上海,与留日同学蔡文森一起组织理化研究会,学习新知识、新思想。后来,励志学会和理化研究会的会员都加入了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无锡光复活动。他们的反清活动,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被列入黑名单,清政府准备缉捕他们。杨荫杭得知信息后,于1906年出国,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法律。

 

  中华民国建立后,杨荫杭先后出任江苏高等审判厅厅长、浙江高等审判厅厅长和京师高等检察长。杨荫杭任职期间,残酷的事实使他认识到,旧政府的司法与官府一样腐败,根本没有公道所言。他的以法治国的幻想彻底破灭了!在失望之余,他转而研究音韵学和古钱币及梵文。抗战爆发后,他到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授《诗经》和《楚辞》。到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因病逝世,终年67岁。

 

  杨绛,又名杨季康,是杨荫杭的四女儿。1911年生于北平。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后到英国和法国留学。回国后先后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任教。

 

  杨荫杭有个偏见,认为女孩子身体娇弱,用功过度,会损害健康。他有一次对女儿说:“他教的女学生中,有的整天死读书,实际上是个低能儿。”杨绛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父亲从来也不责备她。上高中时,她还弄不懂平仄声,很着急,问父亲怎么办?父亲却满不在乎地说:“不必急,到时候就自然懂了。”结果后来真的会分辨四声了!

 

  有天晚上,父亲在她的窗前问她某几个字是几声,有的杨绛答对了,父亲很高兴;对于没有答对的,父亲也不批评她。这种无为而治式的循循善诱,反而使得女儿的学习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杨绛读高中时,学生的社会活动很多,班里经常推举女同学到街头演讲。有的女生不乐意去,就推说家长不同意。有一次推举到杨绛演讲,她回家时也希望父亲答应她不参加街头演讲,可是父亲却说:“你不乐意去,就直接说嘛!”鼓励女儿勇敢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在杨绛考上东吴大学,学习一年后要分科,老师希望她读理科,她自己因为各科学得都很平衡,没有特长,也拿不准主意。就问父亲该学什么?杨荫杭说:“什么该不该?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就是自己的兴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她遵照父亲的教导,选择了文科。父亲的言传身教,对杨绛的未来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恐怕是她以后成为作家的一个根本缘由。

 

爱情——萧乾与文洁若:“爱神”胸针定下忘年情

 

  萧乾是在1954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和文洁若结婚的。在前一天,萧乾骑着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还雇了辆三轮车,将文洁若的行李拉到他们的那间新房。第二天他们出席了“五一”庆祝游行,回到家就算结婚了。从此这对忘年夫妻携手走过了45年的历程。

 

  萧乾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蒙古族家庭,1935年燕京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公报》任职。从1939年到英国讲学和读研究生期间曾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深入“二战”战地采访。1946年回国后先后在上海和香港《大公报》任职,1949年参加香港《大公报》起义后,回到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

 

  文洁若也是北京人,生于1927年,比萧乾小17岁。在学生时代,她就读过萧乾的小说《梦之谷》,以及萧乾在“二战”期间采访西欧战场的报道。1950年文洁若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助理编辑,正好和萧乾在同一个编辑室工作。

 

  在译文的翻译和校对中,萧乾给予文洁若这个初出茅庐的青年编辑很大的帮助。特别是他的平易近人、谦虚诚恳,以及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都激起了文洁若对他的景仰与爱慕。此后这两个忘年之交就显得格外近乎。

 

  有一次他们闲聊时,萧乾无意间说出自己的乳名叫“乐子”,文洁若听了笑弯了腰。萧乾莫名其妙,就问她笑什么,文洁若告诉他,她的乳名与他的相似,叫“雪子”。萧乾不由得也哈哈大笑起来,他说:“怎么这么巧呢?莫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第二天萧乾就到东安市场给文洁若买了枚镶嵌着爱神的玛瑙胸针。这枚胸针就成了他们的定情之物。

 

  可是,他们的恋爱关系被人们知晓之后,人们的议论和善意劝告,也曾让文洁若产生过犹豫。有人说,萧乾离过三次婚,感情不专一;有人说,你们年龄相差太大,不合适。这些劝告在她心里激起了波澜,但从和萧乾的接触中,她又感受到他的诚恳和坦率。萧乾并没有掩饰自己的婚姻状况,他说自己曾遗弃过一个女人,也被两个女人遗弃过,而且前妻还给他留下个6岁的儿子。

 

  事后,萧乾邀请文洁若到北海划船。文洁若来到北海边见到萧乾身边有个小男孩,心想一定是他儿子了。萧乾问道:“我带他来,你不介意吧?”文洁若毫不迟疑地说:“你喜欢的,我就喜欢。”

 

  他们结婚后的一天晚上,萧乾和文洁若到剧场,观看反映四川铁路建设的话剧《四十年的愿望》。剧中有句体现话剧主题的一句台词是:“我们40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萧乾深受感动,他握住文洁若的手,轻轻地说:“我40年的愿望也实现了——我找到家啦!”

 

  这对忘年夫妻风雨同舟,历经劫难,却一直相濡以沫。199924萧乾撒手人寰,留下文洁若继续在翻译园地里辛勤耕耘。

 

友情——彭真与萧军:建立在“鲁迅关系”上的“宾友”情

 

  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与作家萧军有着四十多年的友谊。他们相识于1940年代初,是萧军到毛泽东的窑洞做客时,恰巧遇到彭真,是经毛泽东介绍认识的。当时彭真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

 

  1944年春天,萧军第二次来到延安,被安排在中央党校三部学习。他在中央党校大礼堂,出席了纠偏抢救运动的大会。会上毛泽东摘下帽子,向出席会议的同志鞠了一躬,说:“我是中央负责人,我向大家检讨!”这件事影响很大,让萧军非常感动。

 

  第二天萧军与彭真在延河边上习练武术时,萧军说:“国民党蒋介石从来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可共产党却如此坦荡,我也要入党。”彭真听了萧军的表态,十分高兴,但他也知道萧军有自由散漫、口无遮拦的毛病,就说:“共产党有严格的纪律,入党就要加入一个基层组织,你能服从基层组织领导吗?”萧军一听就犯难了,心想:我这个人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让我听别人的我心里难受。想到这里他对彭真说:“那我还是在党外吧。”这种直率性格让彭真很是欣赏。

 

 

 

萧军

 

  1945年日本投降后,彭真受命到东北筹建东北局,萧军闻知,找到彭真,表示愿意到东北工作,彭真当即表示同意。萧军到哈尔滨后,被担任东北局书记的彭真任命为东北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第二年他又创办了鲁迅文化出版社和文化报。萧军工作得很顺手,热情很高,于19487月提出入党要求。后经中共中央、毛泽东同意,8月萧军就被批准为中共党员。但不久,萧军就受到批判,他所主办的鲁迅文化出版社和文化报被勒令停刊,他本人也被下放到抚顺矿山“体验生活”。

 

  1951年萧军要求调到北京,东北局不予办理。萧军只好只身来京,但无法解决工资待遇问题。最终在担任北京市市长的彭真同志的关照下,萧军被安排到北京市文委,才获得了每月一百多元的生活费。1987年在彭真的关怀下,萧军一家从居住了几十年的一处危楼搬入木樨地茂林居,改善了萧军的工作生活条件。

 

  彭真四十多年来一直与萧军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帮助他解决困难。特别是在萧军身患绝症后,彭真不仅亲自给医院负责人打电话,询问萧军病情,请他们多多关心萧军的治疗,而且还在百忙中到医院看望萧军。

 

  萧军曾对家人说:“我之所以和彭真同志、毛主席相交,首先,他们不是按一般的作家来看待我,我也不是按一般的政治领袖来看待他们。其次,我不是他们的下级,我尊重他们,但也并没有忘记我自己。我们是同志、朋友、知交,是半宾半友的形式相处的。正因为他们二位对鲁迅先生有着深刻的认识,而且十分尊重;鲁迅先生对中国共产党也有着充分的认识。我们的友情,是建立在‘鲁迅关系’上的,才可能有这样的理解和久远。”

 

师生情——丁玲:给老师瞿秋白当“红娘”

 

  著名作家丁玲于1918年在湖南桃源第二女子师范读书时,有个很要好的同学叫王剑虹。她是个四川酉阳的土家族姑娘,思想进步,多才多艺,与丁玲有着共同的理想抱负。为了寻求发展的机会,她俩相约于1923年来到南京,在这里她们结识了刚刚从苏联回国的瞿秋白。瞿秋白建议她们到他所任教的上海大学读书。她们到上海租了间亭子间,并进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就读。在日常接触中,瞿秋白经常教她们读俄文的普希金的诗。王剑虹早就读过瞿秋白的文章,如今听了他的讲课,更是仰慕他的才华,不由心生爱慕。

 

 

 

丁玲

 

  192311月间的一天,王剑虹突然告诉丁玲,她要回四川老家去。对于王剑虹突然决定回老家,丁玲觉得很蹊跷。无意间她从王剑虹的床垫下发现了一迭诗稿。平时王剑虹写了诗都拿给丁玲看,为什么这些诗稿却偷偷地藏在床垫下呢?

 

  丁玲仔细一看,原来是情诗:他,回自赤都的俄乡,本有潇洒更增新的气质,渊博才华载回异邦艺术之仓。他那学识、气度、形象,谁不钦羡、敬重?但,只能偷偷在心底收藏!

 

  此时,丁玲全明白了,原来她是在偷偷地爱着秋白老师!丁玲知道王剑虹是个不轻易表露内心感情的人,也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她之所以要回故乡,就是想以此来回避瞿秋白,解脱自己没法开口表述的感情。想到这里,丁玲突然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于是抓起王剑虹的诗稿,就去见秋白老师。

 

  丁玲将王剑虹的诗稿摊在写字台上,对瞿秋白说:“我拾到几篇诗稿,欣赏不了,特地向老师请教。”瞿秋白拿起诗稿,知道是王剑虹所写,也不免有些激动。这时,丁玲也看透了瞿秋白老师的心事,就说:“瞿先生,剑虹是我的好朋友,我不忍心她回老家,现在只有您能留得住她。你们将来是一对最好的爱人,我愿意你们幸福。”这时瞿秋白也激动得握住丁玲的手说:“我谢谢你!”

 

  192412,瞿秋白与王剑虹举行了婚礼,遗憾的是,他们结婚仅仅半年,王剑虹就因肺病不治而去世。

关键字: 赵朕 王一心:文化人的人情脉络
相关文章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 2012-04-04 16:19:31 - 点击: 2965
钱穆如何看待科举考试 - 2012-04-04 16:03:01 - 点击: 2971
深切悼念朱金城先生 - 2011-12-02 21:50:58 - 点击: 4409
朱易安简介 - 2011-06-17 21:52:01 - 点击: 3470
纪念孙望先生逝世二十周年! - 2011-05-27 11:33:25 - 点击: 3956
罗哲文简介 - 2011-04-22 09:19:38 - 点击: 4255
傅璇琮的学术境界 - 2010-11-25 21:25:16 - 点击: 3570
周祖撰简介 - 2010-11-11 22:02:29 - 点击: 3268
沉痛悼念周祖譔教授逝世! - 2010-11-11 21:56:01 - 点击: 3562
钱穆——一个历史世纪的文化背影 - 2010-09-29 21:30:34 - 点击: 10185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Email给朋友 打印本文
最新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时间 作者
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内容:
  1.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作品 。
  3.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浙东唐诗之路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4. 网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网站中的任意内容。
  5. 网站内所有的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和浙东唐诗之路共同所有,任何人需要转载社区内文章,必须征得原文作者或浙东唐诗之路授权。
  6. 网友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1991-2015 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
:::浙江绍兴新昌县南明街道永安巷6号 电话:0575-86027224 :::
::: 选用本网站文章和图片,请置名本网,否则为侵权。 :::
::: 备案序号:浙ICP备12033077号-1:::
公安备案号: 33062402000437